守在都城,整顿军纪,梳理朝务,算一算,已经两月有余了。
&esp;&esp;都清瘦了一圈的易知舟忍不住开口:“敢问陛下,太后娘娘一行何日抵达都城?臣恳请亲往迎接。”
&esp;&esp;语落,对面的帝王冷哼一声,似是没听见他的话一般转头:“曹宇,去砌杯热茶来,朕还有几分折子要阅。”
&esp;&esp;曹宇瞄了一眼对面的易大将军,无奈地躬身退了出去。
&esp;&esp;陆云起夹在这二人之见,十分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esp;&esp;本是携手打天下的生死之间,却因为一件小事生了嫌隙?他有些不解,但又不好多说什么。
&esp;&esp;半晌后,只听易将军轻轻叹了一口气,语气哀怨:“只因臣在朝堂上劝谏陛下大婚,陛下这是在···伺机报复微臣?”
&esp;&esp;四目相对,龙椅上的元崇烨冷哼一声,罕见地端起了帝王架子。
&esp;&esp;“陆大人,朕听闻民间,男子若想要娶妻得先经过岳家的三堂五审,可有此事?”
&esp;&esp;陆云起一愣,随即含笑应答:“回陛下,民间确有此习俗,男子娶亲不仅要过岳丈那一关,妻族若是兄弟子侄众多,少不得还要再他们那一关。”
&esp;&esp;陆大人也知道易将军钟情九公主,可惜陛下疼爱妹妹,不舍立即赐婚;偏偏那一日早朝时,几位老臣都以后位宫悬不利于国本朝纲为由,催请陛下早日选秀成婚。
&esp;&esp;陛下本来是使眼色,让易大将军替他开脱几句,不成想后者两手一摊,也加入了催婚阵营。
&esp;&esp;易知舟此刻看着年轻帝王好整以暇的笑容,忽而有些后悔,那日不该多嘴。
&esp;&esp;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
&esp;&esp;龙椅上的元崇烨却不管这些,只听他轻笑一声,带着几分调侃:“那就对了,一母同胞的姊妹要成婚,做兄长的无论如何也得尽心尽力。”
&esp;&esp;曹宇端着热气腾腾的茶盏而来,见易大将军面色郁郁,实在是不忍心见得,于是开口道:“陛下,如今后宫殿宇修缮一新,不知太后娘娘与九公主回宫后,该如何安置?”
&esp;&esp;话题这才岔开了。
&esp;&esp;只见元崇烨沉吟片刻:“母后尊居春熙宫,至于九儿······”他斜眼看了某人一眼才道:“仍居在成华宫吧。”
&esp;&esp;
&esp;&esp;春风宣暖,绿意犹新。
&esp;&esp;暂别都城半年多的洛太后与女儿再度回宫,心境却已是天差地别。
&esp;&esp;距离都城二十里地的官道上,已然可见巍峨肃正的皇家仪仗队。
&esp;&esp;马车内的青柑遥遥一望,随即扬声道:“太后娘娘,九公主,是礼部的人。”
&esp;&esp;只见巍峨的仪仗尽头还伫立着一匹熟悉的枣红色骏马,马背上端坐的男子,眉目清朗,眸中带笑。
&esp;&esp;洛太后久违地扬起笑脸看向女儿。
&esp;&esp;后者两颊一热,缩在车窗内侧嗫喏:“你们都看我做什么。”
&esp;&esp;少女的脸红胜过一切狡辩。
&esp;&esp;透过小小的车窗,某人俊朗的身姿已依稀可见。
&esp;&esp;易知舟啊,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esp;&esp;马车越走越近,终于停在了龙华凤仪的礼台前。
&esp;&esp;内官宣读了圣旨,洛太后被恭请上了更宽敞华丽的凤辇之上。
&esp;&esp;易知舟今日未着战甲,取而代之是一身紫色官袍,圆领广袖,下裾横襕,文质彬彬却难掩风流之姿。
&esp;&esp;易知舟向洛太后行礼问安。
&esp;&esp;在场众人皆笑而不语。
&esp;&esp;洛太后眉眼弯弯,对忠勇果敢,踏实可靠的易大将军越看越喜欢:“临渊免礼,随哀家的车辇一道入宫吧。”
&esp;&esp;语落,她又看了看身侧始终垂首不语的九公主。
&esp;&esp;今日礼官与内廷司来了不少人,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九儿许是不自在了。
&esp;&esp;知女莫若母,洛太后忽而又改了口:“尔等先随哀家入宫,九儿一路颠簸,甚是辛苦,既到了城门口,易将军便陪她透透气,缓归便罢。”
&esp;&esp;浩浩荡荡的车辇终于向着皇城驶去。
&esp;&esp;微微扬起的浮沉中,年轻男女伫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