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老朱笑道:“难受什么,又没有酿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esp;&esp;“景恪指出来的问题越多,咱越高兴。”
&esp;&esp;“哪天他要是指不出问题,咱心里才不安生。”
&esp;&esp;马娘娘感叹的道:“景恪的成长也很快啊。”
&esp;&esp;老朱非常认同的道:“是啊,以前他只是仗着肚子里的学问生搬硬套。”
&esp;&esp;他的很多政策,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esp;&esp;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也很难及时反应过来并给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esp;&esp;都是经过老朱、马娘娘、朱标完善之后,才推行的。
&esp;&esp;说白了,那会儿他只是指出一个大方向。
&esp;&esp;具体怎么做,要靠别人去思考分析。
&esp;&esp;“现在他已经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esp;&esp;“廷推和打击结党,应该就是他最近分析出来的。”
&esp;&esp;马娘娘颔首道:“以他的性格,若是之前就看出来早就说了,不会忍到现在。”
&esp;&esp;老朱欣慰的道:“以后就算新政策遇到问题,他也能及时调整,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肱股之臣。”
&esp;&esp;“将来他辅佐雄英,咱才能放心。”
&esp;&esp;马娘娘笑道:“真是难为他了,要写书,要为变革出谋划策,还要学习。”
&esp;&esp;“现在连医术都放下了。”
&esp;&esp;老朱说道:“小医医人,大医医国。”
&esp;&esp;“他随便在国策上做出一点改良,比他行医一辈子救的人都要多。”
&esp;&esp;“况且有老五替他传承医术,没什么可遗憾的。”
&esp;&esp;马娘娘自然知道孰轻孰重,也只是感叹一下而已,并不会认为学医比治国更重要。
&esp;&esp;又聊了几句之后,她就问道:
&esp;&esp;“你是不是准备把以理学结党为由,把廷推给废除了?”
&esp;&esp;老朱‘嘿嘿’笑道:“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借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