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漪顿住。
看上去,这场交易,她的确没有什么好失去的……她轻声问:“那你呢,为什么这样?”
陶骧转了下脸,长长的吐了口烟。
他转回脸来看她,问:“我以为你很清楚。”
静漪抿了唇。
陶骧将烟掐灭。
她看着他,火星在他指尖一点点熄灭……她点着头,问:“是不是想要聘请任医生和胡医生教授课程?”
“我已经同他们商议过,不管是语言还是医学知识,他们都可以给你相当的指点。有他们二位的帮忙,将来你或者在国内医学院深造,或者考取国外的大学,应该都不是很难的事。”陶骧说。
静漪望着他,不出声,一瞬不瞬地盯着他。
“我同父亲商议过。先取得怹赞成,至关重要。”陶骧说。
“那母亲呢?还有奶奶?”好半晌,静漪才问。公公会赞成,她不意外;令她担心的,是家里的女人们……她心头纷乱无绪,不知该怎么想。这是她梦寐以求的,可是忽然来到面前,她又觉得不真实。而且,似乎也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令她兴奋。也许是她先看到了即将面临的阻力。
“我会同她们解释。”陶骧说。
“可是将来……”她顾虑的更多。
“你是我的人。我同意就行。”陶骧说。
静漪望着他。
他说:“那么就这样定了。”
静漪点头。
“我去看看尔宜。你要……一起来么?”她问。
“我在等几封电报。”他说。
静漪是要走的,却又看着陶骧。
两人对望着,僵住了似的。
“七少。”马行健回来了,远远地站住,并没有过来。
陶骧点点头,说:“送少奶奶过去。”
“不用了,我自己走一走。”静漪说。
陶骧点头。
静漪走出来。再走在来时这条小径上,她却又走错了方向。待意识到,她已经走的很远了。她似乎听到有人在叫她静漪、静漪,站下,那声音却没有了的……只有轻轻的风拂过脸庞,脸上有点凉意。
她在花架下坐了,此处应与花厅不远,能听到乐声。
也不知坐了多久,乐声歇了,笑语也歇了……她想自己已经在这里坐了太久,该离开了。
她站起来,辨别着方向,从来时的小径走回去,不一会儿,便看到一个高高的身影,她脚下一滞,那身影立即站住了,试探地叫了声“少奶奶”?
“是我,阿图。”她应声。
图虎翼立即大声说:“少奶奶在这里!”
呼啦啦地过来几个人,看到她,都放了心似的,齐齐松口气。这紧张的神色未免太明显了些,静漪觉得有些抱歉,轻声说:“有些累,在这坐了一会儿。”
图虎翼说:“舞会已经散了,就是不见少奶奶,让我们好找。”
“七嫂!”
静漪看到尔宜,却不见文谟。她打起精神来说:“真对不住,让你们担心了。”
“七嫂,不是担心,是吓着我了。”尔宜过来握了她的手,左右地看看,虽不十分真切,还看得出来她好好儿的,才说:“刚刚听说同逄敦炆来的是她哥哥……你又不见人影,害我赶紧招呼人找你。这会儿七哥可能也知道了……”
“我刚从他那里来。你们不用担心我的。”静漪忙说。
“你忽然人影不见,怎么能不担心。七嫂,咱们回去吧。”尔宜说。
静漪看看她,点头。转脸她对图虎翼说:“告诉七少,说我同八小姐这就回去了。这里的事情,交待给丛管家。其他善后,也请他费心。我明日会过来查看的。”
“是,少奶奶。”图虎翼说。
听她有条不紊地交待着事情,尔宜才放心下来。她紧握着静漪的手,跟在她身边。
出门时静漪回头望了一眼,这才看见了白文谟。她看看尔宜,交待丛管家照料好白少爷起居,又吩咐了点其他的小事情才上车。
尔宜靠在静漪身上。
静漪抬手摸摸她滚烫的面颊。
尔宜一声不吭,浑圆的双臂缠着静漪的肩头,热乎乎的,还有些沉重。
渐渐静漪就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仿佛被什么越缠越紧。
静漪隔了十来天,才有空闲到铜狮子胡同七号去。
尽管有过陶白两家议婚的先兆,白文谟的突然到来,目标这样明确,却仍不啻为一场小小的风暴。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反应不一,却无不对此事有所议论。处于漩涡中心的文谟和尔宜反倒是最平静的两个。沉浸在他们两个的小世界中,眼睛里也只有对方。只苦了静漪,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家中,都要她这个做嫂子的在场。说是陪同,其实是监督。
好在白文谟只逗留了三天,就离开了兰州。他走后,尔宜悄悄告诉静漪,两人已经私下订婚。文谟回到家中会立即央父母向陶家正式提亲。
静漪很替尔宜高兴。尔宜终于是要同她真心所系的人在一起了,且文谟尊重尔宜的意思,允她继续读书,这就相当之难得了。
白文谟走后没几日,静漪延师求学一事在陶家掀起了另一场风暴。比起议论尔宜婚事的喜气洋洋,此事则不赞成的居多。七少奶奶有这等不安于室的想法,在规矩和等级都森严有序的陶家,无疑是要受到批评的。尽管前有七少爷陶骧提议,后有家长陶盛川首肯,已成定局之势,仍然不能止住反对的声浪。
持反对意见者中,态度最强硬的是陶夫人。而一贯疼爱静漪的陶老夫人此次又迟迟不表态,又让议论甚嚣尘上。
陶尔宜从一开始便鲜明地支持嫂子重拾学业。为此不惜游说陶夫人和各位姑奶奶、姨奶奶。就连陶骏也被尔宜缠磨不过,在母亲面前替静漪说情。陶夫人却一概驳回,还要斥责他们,联合起来坏掉陶家的规矩,鼓励少奶奶们出走……连符黎贞都被卷入,陶骏自然是不方便再替弟妹的事帮腔。
静漪委实没有料到,素日看上去尚算开明的陶夫人,在此事上是如此的保守和强硬。她自从嫁进陶家,至此也算是第一次真正见识到了婆婆的权威。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始终没发表意见的大姑奶奶轻描淡写地一番话,把此事定了个调子——大姑奶奶说,七少奶奶闲着也是闲着,每日有个地方读读书解解闷儿,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又不是走出家门去学堂,只是家中私塾,何况还有长孙麒麟儿一同读书的。从哪里说起来,这也是好事……她的话说的在理,又把麒麟算在内,旁人就不太好反驳。陶老夫人又适时开腔赞成,陶夫人和一众持反对意见的人只得暂时偃旗息鼓。
几日后,陶夫人传话,交待管家哈德广负责,开始收拾外书房。事情这才算有了眉目。
静漪经历了这一场风波,却不由得有点心灰。还好有尔宜在身边鼓励她。陶骧正式地回去向父母亲提出这个建议之后便离家备战。未免他分心,静漪没有告诉他这些事。尔宜想向陶骧求助时,她也阻止了。她总觉得陶骧也不可能不知道家中反对的声浪一定会高涨,而他一旦做了决定,却也并不是会在这样的声浪中就退缩的人。既然如此,她不如就把这当成是必须面对的考验。这才刚刚开始。
当陶夫人终于正式通知静漪,以严肃而又不赞成的语气同她讲,既然已经决定了请老师来授课、就要好好读书之后,静漪终于定下心来。只不过陶夫人同意虽是同意了的,那态度神情却仿佛她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然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