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么。”陶因润笑着,“你别闹别扭。别人盼都盼不来的。能替你父亲多多分忧,不好么?”
陶骧转身拿了一只碗,也给自己倒了一碗,说:“姑奶奶,虽说酒能驱寒,也别多喝。不然明儿早起头疼。”
“要你这个小鬼提醒。”陶因润虽然嘴上这么说,脸上却是笑笑的。
静漪眼望着陶因润,只看她在朦胧的灯光下,虽是喝了酒有些醉意,然而那种快意和爽朗,真是遮也遮不住。
陶老夫人时常叹一句:这些姑奶奶们啊!
此时看来,她也唯有这句方能表达看到她们时的感受。
静漪手边的酒碗里也被倒满了。
陶因清见静漪只是坐着,便拍着桌子叫她喝酒,说:“来看三姑奶奶,总要表示一下的。做陶家的媳妇,不会喝点酒,怎么行?”
静漪本想着陶夫人会替她说两句情,不想胡氏只是望着她笑。笑微微的样子里,竟有些看好戏的意思。
静漪见婆婆都是如此,陶骧又是不会帮腔的,看了那碗酒一会儿,拿起来凑到唇边。
是很浓烈的酒香。她闻到过,但是上回没有敢喝。她今天倒真有点儿想喝酒的冲动……她小口的啜着,喝下去的酒若流火舔着喉咙,一路暖着。一会儿,这碗酒就喝光了。
她把酒碗放下,连陶骧都在看她。
她笑笑,说:“挺好喝的。”
离她最近的陶夫人忍不住拿帕子给她擦了嘴角,笑着摇头。
“看着傻乎乎的,还挺会品。这可不是好喝么,这酒没有百年也有八十年,可是上两辈子留下来的东西了。”陶因泽让人给她再斟一碗。
静漪也喝了。
她有点奇怪,今天晚上的酒,只觉得香,并不会让她马上犯晕。
陶夫人还惦着麒麟儿,说睡前还要去看看那边,就先走了。
静漪还送她出去,陶夫人嘱咐她别喝多了。说等会儿出门记得披上衣服,喝了酒发汗,回头再着凉了。静漪陪着她走了一段路,陶夫人问她:“老七和你说了么?你得陪他去一趟南京。老爷最近身体不太好,长途奔波恐怕劳累,更不好,就让老七走一趟。”
静漪答应着。
陶夫人看了她一会儿,说:“我听说你把奶奶给的东西送人了?”
“是不小心弄混了的,母亲。两样东西太像,秋薇又不识字。”静漪解释道。
“我就说,这里面必定有点缘故。倒也不是小气,这点儿事情都约束你。就是听着不太像话,少不得要问问你。既是这样也就罢了。”陶夫人说。
“我明日跟奶奶分辨。”静漪说。
陶夫人点点头,让她回去。
静漪回到安斯阁去,就坐着,他们聊天,她喝酒。也不知说了多久,陶骧过来,要带她走。
她挨个儿地跟姑奶奶们道别。
陶因润特地送他们出来,给静漪整理着衣服,说:“回去好好睡一觉。”
静漪说:“姑奶奶倒嘱咐我了。”
她看着陶因润。在高悬的电灯下看陶因润,妆容一褪,比平时显得苍老,可是眼神却较之平日慈祥的多。她忍不住张开手臂,搂住了姑奶奶,说:“您去睡啦……别老是这样喝酒,不好……”
“小猫,快把你老婆弄走。她酒品不好,这是要撒酒疯。”陶因润忙叫陶骧。似乎被静漪这样拖累着要黏腻起来的样子,让她很不舒服。只是陶骧将静漪拉开,她还看着静漪。
陶骧看三姑奶奶烟状的目光里,掺杂进去一点雾气,忙不迭挥手赶他们快走。再看看静漪,倒是微笑着,并不太在意自己刚刚举动给姑奶奶带来的困扰。
陶骧拉着静漪的手走。走出好远去,还看着三姑奶奶站在那里。他挥了挥手,陶因润也挥挥手。
“三姐,进来吧?”陶因清出来叫她。
陶因润不动。
陶因清看她,说:“好好的怎么要哭了似的。姐夫又托梦给你了?”
“呸!”陶因润啐了一口。
“这都不是,你倒悲风愁月起来了。我起鸡皮疙瘩了。”陶因清说着,见三姐仍是出神,“到底怎么了?喝多了是不是?”
“老四,这宅门怕是太深了。”陶因润说。
陶因清皱着眉,不明所以。
陶因润见她也怔了,拍拍她的肩膀。
“这宅门深,你是头回见呢,还是头回知道?”陶因清问三姐。
陶因润叹口气,说:“进去吧。”
……
出了安斯阁,陶骧跟在静漪身后,一先一后地走在小桥上。月光落下来,铺在水面上。热乎乎的空气里有忽浓忽淡的花香。静漪走得慢,浅色的裙子,花朵一样飘摇着……他就这么跟着她走。一路上,她都没有回一下头。他不知她在想什么,但是看她的背影,是那样的心事重重。
他以为她的酒量见长。喝了两碗陈年的酒,居然还能保持常态。待到她回到琅园,一上楼便趴在了沙发上,他才知道她不但是醉了,还醉得挺厉害。果然那陈年的酒后劲儿太大。
大约是因为他在,张妈秋薇都没有立即跟上来。
他坐下,看着她只管抱着沙发上的靠垫,嘴里念念有词。
她念得含含糊糊的,他要很费力才听得出来是什么。
是一首英文诗。
本应铿锵有力的韵,被她念得七零八落,怎么听,怎么不是味道。
愈浓愈烈的雨 (一)
麒麟儿落水虽然险象环生,好在救治及时。静漪每天过去探望,都觉得幼儿毕竟生命力旺盛,麒麟儿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只是也许因为受到惊吓,麒麟儿这些日子总有些蔫蔫的。静漪就想法子给他带点儿新鲜的玩意儿,好让他病中多点儿乐趣。头些日子还好,越往下,静漪竟有些黔驴技穷之感,这天终于想起逄敦煌给她送来的那箱子东西。于是翻箱倒柜找出来,只挑了两样自己留着,余下的全拿到谭园去送给麒麟儿。
静漪带了秋薇月儿抬着一口大箱子来到谭园,麒麟儿正醒着,靠在绣枕上,陶骏的轮椅紧靠着榻沿,父子俩偎在一处,轻声细语地说着话。福顺禀报七少奶奶来了,麒麟儿从榻上爬起来叫小婶婶,陶骏忙说有请。
静漪进了门,向陶骏问过安,才知道符黎贞去萝蕤堂了。她让月儿和秋薇把给麒麟儿的玩意儿都拿出来,东西太多了,麒麟儿又急着看,陶骏干脆让她们把东西都放到了榻上。麒麟儿在一堆玩意儿里东摸摸、西摸摸,看着喜欢的就搂进怀里。木头娃娃、小竹马、灯笼哨子……待看到那整套的“唐僧取经”皮影戏道具,高兴地拿起来就舞着。
陶骏看他高兴,说:“好几天没见他这样笑了。多谢七妹。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我倒没想到可以去找些这个来给麟儿玩一玩。”
“大多是元宵节晚上在街上买的。”静漪面不改色地说。她当然不能对陶骏说实话,况且也没法儿说实话。总不能告诉陶骏,这些玩意儿,是土匪头子逄敦煌送她的吧?
陶骏微笑。
“麟儿,还不谢谢小婶婶?只顾了玩。”他提醒儿子。
“谢谢小婶婶!”麒麟儿拎着大把的皮影从榻上站起来。天热,他穿着纱衣,像只瘦弱灵巧的小蜻蜓一般,可爱极了。
“不谢。”静漪微笑着说。麒麟儿的奶妈守在一旁,看麒麟儿在榻上跳跃,忙过去抱着他下地。麒麟儿扑过来,抱了抱静漪,小脸儿红扑扑的。静漪摸摸他额头。他已经不发热了。静漪问:“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