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3章(1 / 2)

看甘栋梁熟练地划船,便知道他们平时估计没少过来捞鱼,算是给自己加菜。

划到池塘中央,便下网捞鱼。

顾溪和程圆圆一起放网,不过一会儿,就捞上好几条鱼,她们挑了两条大的,放到木桶里。

捞完鱼后,回到岸上,程圆圆付了钱。

接着他们将鱼送到农场的一户人家家里,这家有一个身形微胖的大婶,正是程圆圆口中很会做酸菜鱼的阿旺婶。

程圆圆在农场的人缘很好,进门就道:“阿旺婶,我朋友今天过来玩,我们都想吃你做的酸菜鱼,今天就要麻烦你了,我们在你们家吃饭。”

阿旺婶是个爽快的,听后笑道:“原来是圆圆的朋友啊,那可得好好招待才行!除了酸菜鱼,你们还有啥想吃的?我一块做了。”

“还有你摊的鸡蛋饼、韭菜盒子,我们都想吃。”程圆圆马上点单,“今天咱们人多,可以多做点。”

阿旺婶点头:“行,你们去菜地里摘些葱和韭菜,其他的青菜也可以摘一些,放到酸菜鱼里一起煮。”

一群人便往菜地走去。

菜地在阿旺婶家的后面,有两畦菜地,用木头做成栏栅围着,种了不少时令青菜,就连院墙边的缝隙都种上。

这年头,乡下每家每户都有菜地,但菜地的大小是规定好的,为了能充分利用土地,种更多的菜,连篱笆边都能种上。

程圆圆让她们想吃什么青菜就去摘,一边蹲在那里和顾溪说话。

“阿旺叔和阿旺婶夫妻俩有两个孩子,他们的儿子是烈士,早年参军牺牲了,女儿嫁到隔壁生产队,夫妻俩住在农场这边,因为阿旺婶的厨艺挺好的,在农场的厨房帮忙,不过平时休息,咱们嘴馋时,会来她家找她帮忙做菜……”

顾溪割了把嫩嫩的韭菜,含笑听着。

这时,程圆圆往周围看了看,朝她凑近一些,小声地说:“顾溪,听说邱三叔那边出事了,以后咱们没办法去他那里买肉了。”

顾溪:“……嗯,有这事?我这段日子都没出过门,还真不知道这事。”

以为她不知道这些,程圆圆便将事情和她说了说。

“听说是半个月前的事,那会儿我还在住院呢,也不清楚情况是咋样的,是去镇上赶集的知青,原本想去那里买点肉的,哪知道过去时,发现邱三叔家被从外头锁住了,去问周围的邻居,说是有人举报他投机倒把,被公安捉了,要坐牢呢……”

顾溪琢磨着,邱三叔在黑市卖肉已经有好几年,一直挺小心的,而且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但一直没人举报。

原因也简单,毕竟外头正规卖肉一般都是供不应求,有时候去得迟了,肉已经卖完,或者有肉票也买不到,还会限购。

人们对肉的需求量大,自然愿意去那些不需要肉票,或者不会限购的地方买肉,像邱三叔这种方便你我他的地方,大伙儿心照不宣,没什么深仇大恨,很少会有人故意去举报。

这时间实在太巧了,巧合太多就不是巧合。

顾溪心里明悟,看来邱三叔肯定和那群犯罪团伙有关。

她心里沉了沉,并不遗憾以后没有地方买肉,只恨自己以前没发现,让这些人渣畜生逍遥法外。

“要是想吃肉,可以去县城的肉联厂买。”顾溪说道,“上次我去县城,发现县城的肉联厂那边供应的肉挺多的,农场离县城不远,你们可以多走点路过去。”

程圆圆摇头道:“去县城还是挺远的,不如镇上的集市近。”

虽是这么说,她也只是感叹一阵,就将它抛开不理,虽然想吃肉,但也怕惹麻烦,投机倒把到底不好,还是谨慎些。

摘完菜,他们回到阿旺婶家,帮忙打下手,没有让阿婶嫂一个人忙活。

人多干活也快,顾溪、徐愿生、徐怀生都不是那种只会坐着等吃的类型,姐妹三个动起手来,比程圆圆、甘栋梁这两个土生土长的城里人要利落得多,连阿旺婶都忍不住夸她们。

“你们看着不像会干这活的,看你们烧火洗菜,比圆圆他们利落多了。”

阿旺婶家的灶台是农村大灶,烧的是柴火,城里人来到乡下,第一次做饭时还真不太懂怎么烧火。

在阿旺婶眼里,顾溪姐妹三人,还有顾团团这孩子,穿着打扮都很不错,言行举止敞亮大方,说着一口普通话,难免误会,以为她们是城里来的姑娘,来体验生活的。

徐愿生抿嘴笑道:“阿旺嫂,我们从小就在乡下长大,这些不算什么。”

“真的呀?实在看不出来,你们长得可真俊,这精神面貌也好。”

“多亏我姐养我们,将我们带到部队。”

“那你姐确实挺好的,就像那句话说的,长姐如母。”

“可不是……”

徐愿生已经和阿旺婶聊起来,其他人到外头坐着聊天,一边等吃饭。

饭菜做好后,他们端到堂屋里,坐下来一起吃。

“阿旺叔呢?咋不见他?”程圆圆问道。

阿旺婶将煮好的饭端出来,一边说:“他今天一早就出门,不用管他,我已经给他留饭。”

饭是加了红薯一起焖的米饭,带着红薯特有的甜味儿。

红薯饭在乡下很寻常,不过因为红薯放得比较少,只是添些底味,吃起来口感很好,再配上酸香四溢、嫩滑美味的酸菜鱼,让人饭都能多吃两碗。

就连顾团团吃得头也不抬。

徐愿生担心她被鱼刺卡喉咙,给她夹鱼时,会特地挑出里头的刺。

阿旺婶看她细心照顾孩子的模样,不禁问道:“愿生还没有对象吧?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个对像?咱们农场里有不少优秀的男青年,挺适合你的。”

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两人就熟络起来。

程圆圆差点喷饭,赶紧道:“阿旺婶,愿生今年才十九岁,比我还小,不急着找对象的。”

“十九不小啦。”阿旺婶是老思想,看到优秀未婚的年轻人,就想给他们做媒,“想当年,我十七岁就说亲,十八岁嫁人,十九岁生娃……”

在场的年轻人互相看了看,发现这里除了顾溪,居然都是单身没对象的。

一群没对象的年轻人凑到一起,可不就让老一辈的动起心思,总想给他们介绍对象,一双双、一对对的看着才舒心。

吃完饭后,帮忙洗好碗,年轻人们赶紧跑了,省得真被阿旺婶热情地拉着要介绍对象。

程圆圆给阿旺嫂留了些带过来的糖果饼干,以及做饭的钱。

这顿饭吃得很撑,一群人在农场散步,然后去摘柿子。

农场里有很多柿子树,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枝头上硕果累累,看得很是喜人。

甘栋梁特地去和农场的场长说了一声,然后拿梯子、竹竿等过来摘柿子。

“好高呀。”顾团团仰着脸看柿子树,“怀生姑姑,咱们要怎么摘?”

徐怀生说:“可以爬上树摘,也可以用竹竿。”

“姑姑会爬树吗?”

“会,不过这种柿子树不好爬,它的杆儿太细了,可能会摔。”

“好吧……”

摘柿子这种事,是越摘越兴奋的,手都停不下来。

除了爬到树上摘外,也用竹竿敲下来不少,等将它们装到袋子,发现都装满一大袋。

眼看着程圆圆还要继续敲柿子,顾溪忙道:“圆圆,够啦,再多我们带不回去。”

程圆圆看了一眼,觉得也不算多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