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4章(2 / 2)

毕后,加贺开始整理案件疑点,包括:凶手为何选择别墅区犯案?怎么知道栗原夫妻人在车库?怎么知道高冢桂子独自在家?为何破坏部分监视器?消失的刀子哪里去了?高冢桂子手中的纸片是什么?之所以列出这些疑问,目的在于将故事聚焦,同时帮读者做解谜前的总复习。

加贺提出凶手有“共犯”的假设,确认大家有决心面临可能的后果后,带着大家到别墅区走一遍凶手犯案当天的路径。这边主要用意在于放慢脚步,吊读者胃口的同时揭露新线索(藏在某处的金条),迎来最后解谜的高潮。

回到山之内家后,大家开始互相质疑、互揭疮疤,俨然就是“暴风雨山庄”模式下,揭晓真相前会有的场景。在大乱斗的过程中,作者揭露的场雅也的身世,回收烟雾弹伏笔,减轻读者负担;接着指出高冢桂子口中的狐狸精是山之内静枝,此处看似回收伏笔,实则为结尾的翻转铺垫。最后关头,加贺在确认小坂海斗新的证词后,排除众人嫌疑,指出真正的共犯。读者累积的情绪与疑惑,都在这时爆发开来。

共犯身分揭晓后,作者并没有写“侦探逼问犯人”的场面,而是切换成共犯的观点,用内心独白的方式道出犯案经过。这么做的好处是,情绪跟逻辑都会比较连贯、深刻(用问答带出剧情,会有很多尴尬的节拍),而读者也好像钻进共犯的思绪里,了解杀意从何而来、如何跟桧川大志共谋犯案、以及案发当天两人各自的行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