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9章(1 / 2)

曹丕曲指弹了他脑门,道:“方才阿母派了两三拨人,叮嘱不要让你饮酒。快回去,勿要使阿母担心。”

曹植朝曹丕哼了一声,与曹彰一起去了。曹丕回到后院,酒意上涌,脸色通红,郭柔忙将他搀到屋内,灌了一碗醒酒汤,又叫人提热水过来,服侍他沐浴睡下。

次日,郭柔将誊抄的粮草账册给他看,一边说,一边讲解。曹丕听了,沉吟半响,道:“你说的数字虽然简单,因无人知晓,故而也难,以后再说。”

曹丕说着,拿起手中的总账,道:“这个简单明了好用,下次我用这个格式给阿翁上条陈。”

郭柔自知所想超前,得有人拉着,否则便是过犹不及,见他如此说,遂道:“也好。”

曹丕想了想,道:“女王,你精通算术,我不及你,帮我教会几个伶俐的小子如何?”

郭柔笑着一口答应,喜得曹丕长揖道:“女王高义。”

几日后,曹丕选了八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过来,郭柔一一问过,分成两组,在二门处的偏厅里,交替授课。

又新做了筹算工具,叫做算盘,郭柔自己练了几日,噼里啪啦,令人不明觉厉,曹丕见了好奇,也央着学得熟悉。

他见郭柔一组一日地教导这些小孩,便问:“何不移做一处,节约时间。”

郭柔回:“恐其将来串成一气,蒙蔽上官。”

曹丕听了,大为赞赏,又道:“只是你受累了。”

郭柔道:“待他们结业,我将课业集成书,教人刻板印了,说不得比那些经书还早。”

曹丕听了,兴致勃勃道:“那你快写,我给你做序。等我老了,也要把我的诗赋集结成册,刊布天下。我自己作序,你为我题跋。”

郭柔笑说:“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一场寒潮袭来,天气骤然变寒。蔡琰离邺城百里外时,只见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下起一场雪来,阻了路。她恐湿了竹帛,只好在驿舍歇下。

等了一日夜,雪晴了。蔡琰恐雪化后道路泥泞,难以行走,忙命仆从赶路,艰难行了两三日。

一路上,只见每隔十里就有个施粥的草棚,一群百姓瑟缩着排队领热粥吃,透过粥锅蒸腾的热气,隐约看到一面写着“曹”字的招旗。

邺城门口也有飘着“曹”字招旗的粥棚。这一路所见令蔡琰大为惊讶,相比于刘皇叔的仁义,曹司空的风评十分不好,他竟然会做施粥这样的善事。

卞夫人早派了管事在城门处候着,见人到了,忙迎上来问候,又道:“夫人说了,我家与蔡娘子家是旧交,已备了房舍仆从,严冬天气,请蔡娘子以身体为重,不要推辞。”

蔡琰隔帘道:“如此却之不恭,代我谢过夫人。”众人簇拥着蔡琰来到宅邸。宅邸不甚大,有房舍十余间,院中松柏上压着残雪,愈发显得苍翠。

管事忙叫人准备热汤饭食,又在烧上炭,这宅邸便在严冬中活了过来。

蔡琰吃罢饭,管事笑说:“我们夫人说冬日天寒,蔡娘子旅途劳顿,暂歇几日,保养身体。”

蔡琰回道:“我身子尚好,明日便去当值。”

管事听了,叫来两个垂髫小童,道:“这两个孩子,知道当值门路,蔡娘子不嫌他们愚笨,就让他们传话跑腿。”

蔡琰道:“夫人想得周全,待我安置妥当,便到府上致谢。”管事传完话,自去了。

次日,朝霞漫天,天地洁净,蔡琰携着诏书,坐车往府衙去了。崔琰得了通报,吃了一惊,忙命人请进来。

众人听得海内大儒蔡中郎之女蔡琰来了,纷纷出来围看,却只见女子背影,清冷挺拔,如空谷冷杉。

蔡琰进门来,望之,则风神散朗,骨貌淑清,令人心折。崔琰忙起身相迎,立定,见礼道:“季珪久仰蔡正字大名,今日始有缘得见。”

蔡琰回礼,说:“薄命之人,不足挂齿。”

曹操为了勘定典籍,任命了邴原、华歆、陈群、崔琰、陈琳等五位校书郎,又召青、冀等州名士为正字,辅佐校书。蔡琰的官职便是正字。

崔琰忙让座,蔡琰坐了,又寒暄唏嘘了几句。蔡琰道:“崔别驾事忙,不敢叨扰,但请示公务。”

崔琰便将修哪些书,如何勘定,如何刊印……如此这般都说了。蔡琰一直闭门写书,连新纸也是司空府送来才知道的,没想到还有刊印一事。

提到刊印,崔琰心情激荡,忍不住多说了两句,道:“此乃千秋功业,故而校书不可不慎重也。”

蔡琰本是极聪明之人,又历经人间酸楚,因是女子,只好将一腔悲愤融入笔墨,书之竹帛,听崔琰如此说,隐约觉得此间必有大利。

想着,蔡琰道了谢要告辞离开,崔琰念及蔡中郎,遂起身道:“蔡正字新来,我引你去值房。”

蔡琰随崔琰去了,路过一间宽敞的屋子,余光瞥见里面的人忙碌着,二人停在隔壁隔出的小间来。

蔡琰进去,就见当地设着几案,案上摆着笔墨纸砚,案后一架红漆花鸟屏风,案旁的木架子上磊着几卷竹简。

“别的正字也这样?”蔡琰问。

崔琰回:“他们在隔壁。”

蔡琰听了,知刚才大屋中的人是同僚,遂道:“琰槁木死灰之人,余生所愿,唯承父业而已,请崔别驾一视同仁。”

崔琰沉吟半响,叹道:“蔡正字请随我来。”命人搬了几案,送到隔壁屋内。

他二人进了屋,将蔡琰与众人介绍了。众人都是名士,俱要面皮,虽感不便,然而不能拒绝,便笑着应了。

蔡琰朝崔琰微微颔首,来到案边坐了。崔琰使唤小吏,搬来一箱竹简,对蔡琰说:“这是宫中残存旧籍,石经拓本,还有别家所藏善本。”

蔡琰再次道谢,送走崔琰,不理会众人若有若无的目光,自个打开箱子,取出竹简看起来。

却说蔡琰一到邺城,郭柔就得到消息,迫切想见这位神交友人,遂去找了曹婧,不料曹宪和曹节也在。

寒暄后,郭柔神神秘秘道:“蔡伯喈女到邺城了。”

“真的?”三女惊道。“上午刚到的。”郭柔回。

曹婧笑说:“我们求母亲下帖子请蔡娘子来,如何?”

“我也正有此意,只是我人微言轻。”郭柔道。

曹节道:“不怕,我们一起去求母亲。我听闻蔡娘子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若是能做我的师父该多好?”

说罢,三人一起看着她,曹节惊问:“我说错了?”

曹婧赞道:“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

曹宪道:“走,咱们一起去。”说完,四人结伴去找卞夫人。进来发现,卞夫人正带着尹夫人、杜夫人裁减绢帛。

卞夫人笑说:“玉莲快上蜜水果子来。”又叫四人挨着熏笼坐了取暖。

杜夫人道:“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你们怎么来了?”

曹宪曹节郭柔看向曹婧,曹婧站起来道:“我们久慕蔡伯喈女才名,求母亲下帖子请蔡娘子来做客。”

卞夫人与杜夫人、尹夫人对视了一眼,然后眉头微皱,道:“人家是来做事的,且校书耗费精力,使她分心赴宴,不妥。”

曹节道:“母亲,蔡娘子孤身一人来邺城,又无亲眷在此,咱家与其家算是旧交,请她上门,乃是应有之意。”

曹宪道:“母亲,看在我们姊妹的面上,就允了吧。”

卞夫人仍道:“只怕她不来,徒劳无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