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听进去了。
崔成光继续写写画画,“莲池附属中学,也很好,莲高名头的附属初中,地点比较偏,所有人必须住宿,不能走读,但你应该不介意这个。”崔成光想了想,又补充道:“莲附中很看重面试环节,会进行无领导小组面试,如果你笔试过关的话,面试也得好好准备。”
裴春之知道无领导小组面试这个东西,但从未参加过,她面对陌生人往往不爱讲话,听到这儿不禁动了动腿。
崔成光看出她的怯场,扶着茶杯笑道:“你怕了?你没什么好怕的——小裴同学,我教了你快两个月了吧?我现在说的所有学校,你去考,一定都是第一名。”
裴春之咳嗽两声,对崔成光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自信表示保守态度。
崔成光又扒拉了一遍铜州市的学校,忽然,他停下来喝了一口茶,裴春之打量他的神情,感到他似乎有点犹豫。
“老师,怎么了?”
崔成光捻了捻手上的珠子,开口道:“你知道莲池高中吗?”
当然知道。
裴春之猛地怔住。
莲池高中,在所有江海省人的心中,已经不是一个高中那么简单了。
它不在铜州,而是在江海省最繁华的城市莲池市。
它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乃至一个地标。江海的教育口号里,除了菁华和中央,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期待:“你要是能考上莲高就好了。”
莲高的传奇程度之夸张——甚至你穿着莲高的校服在街上走走,每个人都会对你肃然起敬;
走进小店,店主说不定会一个劲儿打量校服,然后小心翼翼提问:你是莲高的学生吗?等到得到肯定的回答,就赶紧把家里小孩叫过来,指着校服大声说:“你以后能和这个姐姐一样吗?”
裴春之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能有去莲池的机会。
她张了张嘴,有点艰涩地说:“……莲高,居然会招收莲池户籍以外的学生吗?”
从铜州到莲池要坐一小时的高铁,一点也不近。对于铜州人来说,莲高只是一个美妙的传说。
崔成光说:“你知道莲高少年班吗?”
“这是什么?”
“选拔五年级与六年级的学生,笔试,面试,考上莲少班,中考免试,保送莲高,四年上完六年高中。”
裴春之怔住了,她把崔成光的话在脑海里重播了一遍,重生后头一次这么畏缩地问:“怎么样能参加笔试?”
“筛选简历据说很严格,但对户籍没有要求,甚至还有其他省的人来考呢,你已经算是本地人了。”崔成光说,“只是,知道这件事且愿意让孩子来试一试的家庭,大多都非常非常重视教育,不然很难关注到这样的消息。”
“为什么这么说?”
崔成光叹气。
“——莲少班,只招28个人。”
“每年,都有数千份简历申请;超过一千人参加笔试;一百人进入面试……最后,二十八个孩子收到录取通知。”
崔成光想到这儿,又问:“你有全三好吗?”
裴春之问:“全三好会有什么影响?”
崔成光解释道:“因为很难确定小学生水平,所以莲高很可能会按照有没有全三好筛选,这至少能证明小孩是班里的佼佼者。”
“如果我没有呢?”
崔成光微微一笑。
“华赛特等奖,免审入试。”
“你有多少信心?”
裴春之颔首道:“百分之一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