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2章(1 / 2)

她只是反对王莽拆了她丈夫汉元帝刘奭的孝元庙,“令其官属黑貂,至汉家正腊日,独与其左右相对饮酒食”作为抗议。

而王莽篡汉的最大倚仗,就是“知太后厌政”。

厌政的实权太后,和厌政的昏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王政君要是完全厌政也就罢了,但汉哀帝刘欣死后,是王政君抢夺刘欣交给董贤的玺绶,立九岁的平帝刘衎为帝,将政务交给王莽。

刘衎之母分明是太后,王政君却任由皇帝的倚仗被隔离在京师之外,分明也是为了独揽大权。

夺权却厌政,秦念最厌恶这种掌权者。

【刘邦:……】

刘邦思绪极乱。

他本以为问题出在外戚,可秦念此言分明是将问题归咎于太后无能。

刘邦看向谋臣,却见张良、萧何、陈平等人都望着天幕,似乎什么都没有察觉。

“唉……”

刘邦没有为难他们。

他寿数无多,刘恒即位之后亲政之前,都会是皇后治理国政。

谋臣又怎敢置喙太后干政之事?

外戚、权臣……

此时刘邦又想到霍光。

辅佐刘弗陵刘询的霍光算外戚还是权臣?

【秦念:刘秀,你以吕后危及社稷为由将她移出高庙——说实话挺可笑的,这是你执政生涯中最大的笑话。】

【刘邦:糊涂!】

刘邦当然得骂刘秀。

秦念曾说“若无吕后治政,你朝或许早就亡了”,可见吕后于大汉有功。

就算吕后有夺权之举,可刘秀之前的诸汉帝都未将吕后“移出高庙”,刘秀一个几百年后的汉帝又何故如此?

王政君是有大错,但以此迁怒吕后,此后汉室的太后又如何肯为大汉尽心?

【刘秀:我尚未行此事……此后也不会如此。刘阳刘炟,你等当移吕太后归高庙!】

知道两个时期的吕后都在看着天幕,刘秀顿觉头疼。

此事为吕后所知,危及的是他的先祖文帝!

至于这一举动被后世视作笑话,刘秀也是脸上发烫。

他知其缘由——

后世并不在乎夺权的手段,也不在乎吕后违背高祖“非刘氏不王”的约定。

吕后在任期间,“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她于社稷有着如此功绩,他却将其移出太庙,就是会被视作笑话。

【刘庄:唯。】

刘庄有心要为阿父辩解,但终究还是只说了一句“唯”。

他注意到秦念隐瞒了一事——

“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祇。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

倘若吕太后得知此事,薄太后必危!

【刘炟:唯!】

刘盈时期。

十二岁的刘恒连忙拜倒请罪:“母后!儿臣必会留下祖训,禁止后世子孙行如此大不孝之举!”

吕雉冷眼看着天幕,任由刘恒跪伏。

这刘秀既然是刘恒的后人,那就是刘恒的过错。

伏跪着的刘恒不敢抬首,在得到太后的饶恕前,他也不敢起身。

身在另一处宫殿的刘盈大惊失色,但刚走出几步就停了下来。

恒弟说过,无论发生什么,都请求他不要干涉。

否则惹怒太后,恒弟的处境只会更加危急。

………

七岁的刘恒同样跪倒请罪,却被吕雉扶起:

“我儿无需如此。”

吕雉深知此时她该做什么。

陛下尚在,她绝对不能苛待太子,反倒必须表现得已经被刘恒的恭敬打动,视其为亲子。

但稚子的哭声还是扰乱了她的心神,吕雉轻声安抚。

吕雉看似没有迁怒刘恒,实则……也确实没有过多迁怒。

一则秦念称后世以刘秀此举为笑话,可见后世依旧认可她的功绩。

二则刘秀将她移出高庙,换言之刘秀之前的汉帝都没有这么做。

刘秀此举,是因王莽篡汉,故而将重用外戚的太后视为“危及社稷”。

三则……刘恒这两月以来的恭敬孝顺,她也看在眼里。

哪怕是装的。

【秦念:你视外戚危及社稷,可倘若权臣不是外戚王莽,而是非外戚的赵匡胤,这西汉就有救吗?】

【赵匡胤:……】

赵匡胤无奈。

他猜到秦念想要说什么,但被拿出来举例的是自己,这感觉……唉。

明明更适合举例的是霍光,汉光武帝认识霍光。

霍光也可视为非外戚的权臣。

赵匡胤也不敢出言反对,否则秦念必然会提“篡位的是你不是霍光“。

【刘秀:你认为错不在外戚,而在于太后无能?】

刘秀想起赵匡胤是怎么登基的:

“兵变夺权黄袍加身,夺了七岁小皇帝的皇位。”

想来这赵匡胤并非外戚。

刘秀不得不承认,换作赵匡胤,汉室依旧危矣,甚至更加危险——他或许难以复汉。

同理,若是换作霍光篡位……

虽然得出答案,但刘秀不想回答“是”,于是以反问代替回答。

【秦念:对。就像你朝就不是亡于外戚太强,此时外戚可以说是太弱,这时的太后也无能。】

【刘秀:……】

刘秀等候片刻,没有看到唐宋明的皇帝反驳秦念之言。

秦念善于规避规则,刘秀无法确定她这段话有没有陷阱。

但后世皇帝无人反驳,那就应该是事实。

外戚太强,王莽篡汉。

外戚太弱,依旧亡国。

这时刘秀不由得想起宋时的“文武对立”。

可外戚之事不同于文武可相互促进,刘秀一时间竟想不出解决之道。

………

换作被秦念指出治政的诸多过错之前,朱元璋一定会出言反驳。

东汉怎能算是亡于太后无能?

可如今朱元璋会先思索秦念何出此言。

汉灵帝驾崩之后,皇子刘辩继位,其母何太后临朝称制。

何太后之兄何进欲要诛除宦官,何太后怀疑何进想要擅权于是反对诛宦,何进就依袁绍之策召董卓入京。

后来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入京废刘辩立刘协,天下就此大乱。

依秦念之言……

朱元璋试着反过来理解。

倘若何太后能够平衡外戚与宦官,阻止何进引董卓入京,或许可以延续东汉国祚。

第145章

【刘邦:依秦皇所见, 应如何解决外戚既不可太强、又不可太弱的问题?】

【秦念:错了。外戚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太后和皇帝。】

西汉和东汉的亡国,本质在于社会矛盾已经累积到一定地步。

王莽篡汉是因为汉室已失民心。

结果王莽治国提前引爆所有矛盾, 身处乱世之中反倒使得人心思汉。

但掌权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或加剧社会矛盾,所以秦念聊西汉亡国的问题,就是要将话题引向改良帝制。

她显然不能在皇帝聊天群里反帝反封建,但改良可以。

【朱元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