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1章(2 / 2)

万异族又怎能奴役一亿汉人?】

明朝之前的各朝儒生不敢置信地望着天幕。

他们想与后世儒家割席,可“宋微子去乱存祀”始于周朝、“柔远人”自孔子而始。

“贞妇烈女”同样为各朝儒家所称颂。

这不是明朝儒生独有之错。

民族的自我阉割、华夏孱弱、异族奴役中原、残疾的女子原地等死、儒家给异族当走狗、三十万异族奴役一亿汉人……

良心未泯的儒生多是泪流满面。

连极为迂腐的儒生,也不乏放声大哭之辈。

这已经不是后世秦皇贬儒的问题,而是以仁为主旨的儒家真的成为华夏大害!

………

明朝的儒生比起悲痛,更多的是茫然。

对女子的痛苦视而不见、却标榜仁政爱民的是他们。

朝中的大儒漠视皇室公然以活人殉葬,朝外的儒生漠视四五岁幼女裹脚时的哀嚎。

儒家是怎么走到这一步?

为什么被后世秦皇怒骂之前,他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儒学早已变得如此扭曲?

是史官的春秋笔法,将各朝的覆灭都归咎于他人,故而儒家不知自省?

是柔远人实为欺软怕硬,对异族百般柔和,对内却失去怜悯之心?

是去乱存祀的本质,实则就是向外敌乞降?

他们的脊梁,早就被异族打断了?

【刘邦:……如此儒家,无怪秦皇极恶,吾亦极厌之。】

刘邦想起秦念那句“极恶,但不欲其死”。

当时只觉这位秦皇是优秀的君王。

此时想来,却是秦念之心胸何其开阔。

如此儒家,她居然还不欲其死。

刘邦本就不喜儒生,只是建国之后,“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