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制衡权臣,不久后失败,被迫任命噶尔·东赞长子为相,此后噶尔家族垄断军政权。】
【李治:竟有此事?!】
李治大喜过望!
这不就是说吐蕃明年就将有内部动荡?
至于此时的吐蕃赞普并非“芒松芒赞”,李治猜测应是唐时与秦念时期对此人的称呼不同。
【李隆基(56):朕尚不知此事,你又从何得知?】
【秦念:考古。】
【李隆基(56):你考古……】
李隆基本是疑惑于秦念就算是“考古”,也不该“考”出大唐都没有记载的吐蕃往事。
——他理解的“考古”是“研究古代历史”。
但刚说出三个字,他就已经明白秦念是在说什么。
在中原是“考”不出来,但不代表秦念不能在吐蕃之地“考”出来。
这秦念所在的王朝,竟是已然吞并吐蕃?
【朱棣:秦皇,你还真是……一视同仁。】
和今天才入群的李隆基不同,朱棣清楚秦念口中的“考古”究竟是指什么。
考虑到话题或许很快就要轮到自己,朱棣换了个更为委婉的词汇。
吐蕃之地在此时被称为乌斯藏,被元朝吞并,如今隶属于大明。
他当然猜得到秦念应是在吐蕃“考古”出这等史实。
朱棣更没想到的是,秦念“考古”时居然真的不仅是为了陪葬品,还会去了解陵寝中的史实。
哪怕是没有用处的他国史实——
若无天幕,了解吐蕃的史实又有何用?
………
秦念知道李隆基和朱棣的扮演者是故意表达误解。
真敬业啊。
芒松芒赞想要制衡权臣,是出自敦煌藏经洞所出的藏文文献《吐蕃大事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