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9章(2 / 2)

羁縻数十年的结果是突厥反叛,同化程度几乎为零。

那当然得把黑锅扣在唐高宗头上,怪他对异族降臣不够怀柔,太强硬了才导致突厥全叛。

至于李治背信——裴行俭承诺不会杀降,以反间计迫使阿史那伏念降唐。但侍中裴炎嫉妒他的功劳,说阿史那伏念是在其他将军的武力追逐下计穷而降,李治因此诛杀阿史那伏念。

这事是有点不地道,但还算不上突厥离心的缘由。

何况如果投降就能免死,难道就不会进一步引发突厥的野心?

【李世民:雉奴,是朕连累了你。】

李世民也看出突厥之叛绝非雉奴的过错。

秦念此前所说无误,怀柔无法同化异族,其反叛就是必然!

先是二十四州叛唐,再是几乎全境叛唐——果真是同化度几乎为零。

一想到后世史官如此诋毁雉奴,李世民就感到极为愧疚。

【李治:突厥此时还未叛……纵已然发生,亦是后世儒家不辨黑白之故,与阿耶无关。】

李治目光阴沉。

他当然不怪阿耶,但不辨黑白的儒家、以及必将叛乱的突厥,他就不得不厌恶。

【朱棣:秦皇,你如何看待龙朔二年唐朝讨伐叛乱的龟兹时,阿史那步真诬阿史那弥射谋反,阿史那弥射被唐将苏海政枉杀,致使西突厥十姓部落衰弱,吐蕃趁虚而入?】

朱棣询此问不是在质疑秦念的判断。

只是阿史那弥射之死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这似乎是“不够怀柔”的后果。

他对此感到很疑惑。

其实朱棣也做好了这个问题问不出来的准备:龙朔二年是唐高宗时期,正是唐高宗泰山封禅的四年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