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1章(2 / 2)

”有不妥之处?】

“制约”一词,让作为皇帝的赵匡胤瞬间警觉。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他曾经的设想,但在看到赵宋皇帝在声誉榜上的排名,以及秦念揭示儒家治世的弊端之后,赵匡胤就已生改制之念。

赵匡胤立即决定配合秦念,请他道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后果。

改制的时机已经到了。

【秦念:儒家的理想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给了你们这个机会,更是以“八议”、“刑不上大夫”,给足了你们特权。】

此时并没有沿用周礼中“刑不上大夫”的礼仪,士大夫犯罪,该受刑就得受刑。

但赵匡胤没有出言反驳,因为秦念说的是“宋朝”。

必是后世的宋帝为儒家所误,沿用周礼。

………

赵德昭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但他知道父皇不反驳,必然有其缘由,于是努力思考秦念此言为何没被天幕规则视作谎言。

不久,他也想明白其中缘由,对天幕的规则又多一分了解。

………

宋朝以及前朝的儒生望着天幕,遍体生寒。

他们知道这位秦皇对儒家是“极厌”,所以猜得到接下来绝对没有好话。

“你们”一词,更是有如一位崇法的秦皇在讥讽各朝儒生。

明朝的儒生则是或惶惶不安,或厚着脸皮辩解:

“宋帝轻信奸佞才会亡宋,那些奸佞之臣皆是儒家不齿之人,怎能将亡宋归罪于儒家士大夫?”

【秦念:而儒家士大夫治世下的宋朝:犯赃者遍天下,“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外国骄盛,寇盗横炽”,以三倍于唐之富引发近两倍于唐的农民起义——大宋,也亡得不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