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的目的若是在贬低于他,这“善于纳谏”或许就该理解为“拙于战略”。
这秀儿怎么就不听劝呢?
刘邦却发现自己的民心排名略有上升。
——百姓显然不会想这么多,只会认为后世秦皇在夸陛下“立于不败之地”。
【刘邦:吾能建立功业,赖三杰之功也。】
秦念曾提及“汉初三杰”中包括张良韩信。
称帝后,刘邦曾于南宫论如何得天下: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显然这第三杰就是萧何。
刘邦决定以退为进。
看似将功劳归于三杰, 但是能够用这三杰,又何尝不是他刘邦之功?
这便是暗合秦念说他善于采纳他人的谋划。
【秦念:能够分辨谁的策略更加正确,这也足见你的战略眼光。】
秦念早就看出刘秀是在为刘邦挽尊,于是故意语焉不详,想看刘邦有什么反应。
如果刘邦直接自夸, 秦念就要嘲讽他差点听信郦食其的策略分封六国。
但刘邦将功劳归于汉初三杰, 却是让秦念想起汉高祖的南宫之论。
知人善用其实是极为罕见的优点。
听从萧何的进谏放弃与项羽开战, 入汉中称王暂避锋芒,再按韩信的建议还定三秦,后从张良之策调动英布、彭越、韩信袭扰项羽后方,自身于荥阳成皋一带吸引项羽的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