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6章(1 / 2)

李世民认错认得相当迅速,不带一丝犹豫。

李靖欲言又止。

现在他想告老还乡也不可能成功了。

【秦念:二凤,你认错得这么痛快,朕还怎么继续嘲讽你为了面子,不亲自去请李靖,而是拐弯抹角把军情告知已经拄拐的李靖,让他主动去找房玄龄请战,然后你再十分欣喜地任命他出征吐谷浑?】

虽然秦念偏爱二凤,但这种忌惮武将的毛病,她就是要嘲!

尤其是忌惮就忌惮了呗,错了就认,还敢死要面子。

瞧瞧祖龙怎么做的?

李信说二十万秦军可灭楚,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祖龙就嘲讽他:“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气得王翦借病告归。

李信兵败后,祖龙那可是亲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还留下“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的著名秦王撒娇名场面!

【李世民:谢秦皇指正,朕必然改之!】

说是“还怎么继续嘲讽”,实则已经嘲讽完了。

李世民无奈。

尤其那句“已经拄拐的李靖”,实在是让他无地自容。

“代国公,往后万不可以病告归,大唐对外的征战仍需仰仗于你。”

李靖连忙回道:“臣不敢推辞。”

【秦念:李靖平定吐谷浑之后,高甑生与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自此以后,李靖就“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李世民:朕没有查清此事?】

【秦念:你查清了。朕只是想告诉你,这也是个谨慎自守的武将,不要随便猜忌他。】

【李世民:……朕明白了。】

李世民再度向李靖致歉。

李靖动容道:“正是因为陛下愿意重用臣,臣才能得以建功立业,陛下又何必对微臣有愧?”

他深谙君臣相处之道。

秦念此言,既是让陛下不要猜忌他,也是提醒他如何自保。

此番宴席结束之后,他就会提前闭门自守,不再接待宾客,也不会与亲戚有过多往来。

【秦念:高句丽之战李靖再次请战,你怜他年老且染疾,没有让他同行远征。朕并不认为他用兵强于你,但两位顶级武将出征,或许攻下高句丽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秦念说这段话,也是因为李靖的那句“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

——陛下如果不嫌弃的话,老臣的病就要好了。

身染疾病的老将请战,却终究未能同行。

这必然是李靖的意难平。

秦念希望李世民的剧本里,李靖能够了却遗憾。

【李世民:朕必从此言。】

李世民又红了眼眶。

十几年后的李靖将是“年老且染疾”。

他怎么忍心让这样的老将军远征辽东?

高句丽之战,应当设法提前。

李靖再谢君恩。

身为武将,他最大的希冀就是为国征战。

【刘彻:这李靖灭东突厥、平吐谷浑,李世民却连朝鲜都打不下来,你却认为李靖用兵弱于李世民?】

刘彻很是不解。

朝鲜那块地方,连荀彘杨仆这两个“卧龙凤雏”都能打下来。

在他看来,李靖虽然依旧比不上他的帝国双璧,但光是谨慎守旧,就已经是他极为想要得到的顶级武将。

………

秦念认为刘彻这话是在递台阶。

今天的话题快要结束了,确实是时候夸一波二凤了。

【秦念:朝鲜不内乱,你也不一定能拿下朝鲜。远征有坚城可固守的地方,谁也不敢说一定能够将其攻克。】

【刘彻:能让朝鲜内乱,那也是朕的本事!】

第72章

这话秦念还真没法反驳。

朝鲜之所以内乱, 确实是因为大汉足够强势,强到哪怕朝鲜起初打了胜仗都还是想称臣求和。

称臣失败后被汉军围城攻打了一年多,朝鲜的内乱才彻底爆发, 朝鲜王右渠为大臣所杀。

能够保障远征汉军一年多的后勤,且还有余地无需撤兵,这就是汉武帝的本事。

那她就只能直接夸唐太宗的战绩。

【秦念:二凤十七岁的时候,就献策以旗鼓设置疑兵,救前朝皇帝于突厥重围之中。】

【秦念:等等,说到皇帝陷于异族重围,朕就想到一位故人。】

【刘邦:……】

【刘彻:……】

刘邦无奈。

他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被刘彻牵连。

甚至已经快习惯了。

大汉的武帝过于桀骜,喜好与后世秦皇针锋相对,他又能怎么办?

【秦念:十八岁时, 二凤就率精骑突入万众敌营之中救出他爹李渊, “射之, 所向皆披靡”,与李渊合力大破敌军。】

李渊动容。

通过秦念的言语,他仿佛回到十五年前的战场上。

他深入高阳贼酋魏刀儿的敌营,万分危急之中是世民率骑兵来救。

“世民, 你一直都是我最优秀的儿子。”

当初不主动更易太子, 或许也是因为世民太优秀了, 优秀到最能威胁他的地位。

“阿耶……”

李世民泣不成声。

此前阿耶以他为傲,李世民不知阿耶是放下了对他的芥蒂,还是身为太上皇不得不如此。

可阿耶现在此言,却分明是有感而发。

【刘彻:现在还看不出他的用兵之能。去病十八岁时就与轻勇骑八百脱离大军数百里,独自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

霍去病:“……”

他并不希望陛下在与秦念起争执时提到他。

那“一家三口”之说, 他实在不想再见到。

【秦念:你曾想教导霍去病孙吴兵法, 被他以“顾方略何如耳, 不至学古兵法”婉拒,你是被他嫌弃了吗?】

霍去病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关键在于如何随机应变,不必学古代的兵法”。

秦念就是看不惯刘彻的得意,所以拿这事讥讽他。

【刘彻:……】

霍去病皱眉。

对战匈奴都没这么头疼过。

他若人在长安,必然会劝陛下不要与秦念相争。

陛下不知后世之事,而秦念却熟读史书。

军情如此不对等,何必逞口舌之利?

此外,他说那句话只是认为古代的兵法不适用于此时对匈奴的反守为攻,并无“嫌弃”之意。

陛下何故默认?

【秦念:二凤十九岁,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人阻击义军,李渊想撤回太原,二凤“号泣于外,声闻帐中”,才劝住李渊。】

霍邑之战,《大唐创业起居注》与《旧唐书》也有明显的出入。

前者将功绩基本算在李渊头上,说是李渊向李建成李世民问策,其他部下都说要撤,李建成李世民都认为不能撤,李渊采纳儿子的建议。

后者则是将功绩都算在李世民头上,直言想撤的是李渊,是李世民坚决反对。

两相结合,秦念认为就是李渊想撤,被李建成和李世民劝下。

温大雅一直在努力美化李渊,假如李渊真是在问策,温大雅应该会美化为李渊力排众议,坚决不撤退。

当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