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明成祖很有可能知道卧龙凤雏代指诸葛亮和庞统。
突然看到她将荀彘杨仆与这两位并论,会感到疑惑才是正常。
【秦念:后世对“卧龙凤雏”这个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当然,卧龙与凤雏这两位本人依旧备受推崇。】
朱棣还以为后世是在像贬低儒家那般贬低诸葛亮与庞统。
原来只是“卧龙凤雏”这个词有所变化。
【朱棣:什么变化?】
【秦念:现意是“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的衍生。】
【朱棣:……】
刘彻嘴角抽了下。
“卧龙与凤雏”指的是后世两个备受推崇的人,这两人或许如萧何张良般同出一时。
但秦念用于评价荀彘杨仆的“卧龙凤雏”,指的却是“有荀彘这样的人的地方,就会有杨仆这样的人”。
后世人说话都是秦念这般?
【秦念:刘彻,其实派楼船将军对朝鲜作战,是华夏史上首次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本该有着略次于封狼居胥的开先河之功——可惜登陆首战即溃败,变成一般不会被提及的寻常历史。】
【刘彻:……朕知道了。】
刘彻恨得牙痒。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是此战尚未发生。
他还有机会更正错误。
这是开先河之功!
刘彻并未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杨仆。
“卧龙凤雏”、“各打各的”的根源,是他没有确立指挥权。
这是首次海上登陆作战,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误以为二者既然不能互通,就无需确立主将。
秦念如此详细解释战争经过,正是为了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