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3节(1 / 2)

【朱棣:是朕不该改史。】

朱棣已经不知道这句话自己说了多少回。

伪史话题总算是结束了。

【秦念:那接下来就说说储君的话题。是不是当初朱八八没封你为太子,你就对不是太子的次子百般溺爱?】

【朱棣:朕已将高煦徙封到乐安州。】

朱棣呼吸一窒。

他当然清楚秦念想说什么。

必是指他当初在储君之事上犹豫不决,致使高煦、高燧多次诬陷太子。

但令朱棣恐慌的并不是此事。

四年前他将高煦徙迁乐安,储君之事已定。

秦念既然知道现在是永乐十九年,她也必然知道高炽的太子之位已然稳固。

突然提及此事……

………

年轻的两个朱棣皆惊。

都猜到必然是自己偏爱次子, 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只得庆幸自己所在的时间, 一切都可以挽回。

既然认定朱瞻基是皇太孙, 那么他们的继承人就只能是高炽,不会再有储君之争。

【秦念:“纵卫士于京城劫掠,为兵部指挥徐野驴所执,高煦遣人捽野驴至, 以铁爪挝杀之, 又闻其支解无罪人暗投之江”——这些罪行, 只需要徙封乐安?】

朱棣望着天幕,这一刻他体会到了父皇的感受。

朱高煦也是在此刻才知道何谓恐慌。

他不是蠢货,当然清楚秦念能迫使皇祖父赐死秦王和齐王,就能逼迫父皇赐死他!

【朱棣:靖难之役,高煦屡次救朕于危难, 功绩斐然……是朕溺爱于他, 才致使其恃功骄恣, 多犯不法之事。】

【朱棣:秦皇,朕只求留他性命。】

朱棣后悔不已。

溺爱子嗣,惯子如杀子的岂止是父皇?

【秦念:呵,现在知道是你的溺爱致使他恃功骄恣?】

朱高煦“所为多不法”时,朱棣没有惩治他。

反而认为是长史程石琮、纪善周巽等人不能纠正朱高煦的错误,就把这些人贬到交阯为吏。

多行不法却不被惩处,朱高煦当然会变本加厉。

【朱棣:……】

【秦念:朱元璋,你大明的皇子皇孙们,可真就是畜生扎堆。】

【朱元璋:皆为朕的过错。】

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

此时的朱高煦才十三岁,是他的第十个孙子。

其言动轻佻,不为他所喜。

但他也没想到未来的朱高煦竟然会纵容卫士掳掠、擅杀有功官吏、肢解无罪之人。

他甚至不能责怪老四。

对皇亲国戚的纵容始于他朱元璋。

【秦念:朱高炽,你监国的时候也在纵容朱高煦,才让朱高煦越发猖狂。朱棣要将他废为庶人,又是你在求情。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无辜的死者?让这种畜生当藩王,封地百姓遭到他的凌虐,你又在哪里?你也是个虐民而不自知的东西!】

朱高煦在府中蓄养三千多不隶籍兵部的军士,侵占各公主府牧地及民田为草场。

之前不能规劝他的程石琮、周巽等人被朱棣贬黜,新任长史蔡瑛、纪善周岐凤就屡次劝谏朱高煦,被朱高煦找借口送进锦衣卫狱。

这时是皇太子朱高炽监国,朱高炽怕得罪朱高煦,就把这两人降职为长洲县教谕。

自此“高煦益恣肆无忌”,才有放纵卫士在京城劫掠、杀秉公执法的兵部指挥徐野驴、肢解无罪的人这些罪行。

朱棣要废朱高煦为庶人,又是朱高炽跳出来为他求情。

这时勉强可以解释为朱高炽是因为太子之位不稳,不得不装作友爱兄弟为其求情。

但朱高炽登基之后,也没有清算朱高煦。

即便他明知“高煦至乐安,深怀怨望,异谋益急,造伪钞,造兵器,纵护卫军为盗,及占民田地,强取马牛,境内骚然”,朱高炽也没对他动手。

虽说可以解释朱高炽死得太早没来得及清算,但也可以视作朱高炽不敢背负杀弟的名声,只要朱高煦不直接起兵造反,那这个弟弟再怎么虐民他都不管。

【朱高炽:朕……】

秦念这话一出,朱高炽的民心骤降。

这是民怨。

【朱高炽:朕会立即补偿无辜死者的家属!】

朱高炽习惯了承受压力,立即就知道面对如此指责该如何挽回。

至于该如何处置朱高煦……

朱高炽此番不会再为朱高煦求情,父皇如何处置朱高煦,他便效仿父皇的决定。

如此民怨,他担不起。

“虐民而不自知”,这种指责对于一个皇帝、尤其是以儒治国的皇帝,实在太过可怕。

此时朱高炽还不知道,明太祖话题中,秦念对明帝的指责更加难听。

【朱棣:朕亦将补偿无辜者家属!】

朱棣连忙道。

他只想能够留下高煦的性命。

【秦念:不妨告诉你,待在封地的朱高煦正在积极准备谋反。】

【朱棣:……】

朱棣再无为朱高煦求情的余地。

倘若此时他再在天幕为次子说话,那就是公然宣称“谋逆不当死”!

其实他清楚次子有谋逆之心。

他将朱高煦徙乐安,就是因为“乐安距北京数百里,但闻有异谋,可朝发而夕擒也”。

【秦念:朱高炽,你说是吗?】

【朱高炽:……是。】

【秦念:朱棣,你这个二儿子,现在赐死还能死得痛快一点,也不至于连累子嗣。】

野史记载朱高煦死于铜缸炙烤,但《明史》只记录“汉王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

秦念觉得朱瞻基不像是会让叔叔死得这么难堪的皇帝,在封建时代,落这么个名声得不偿失。

加上朱瞻基时期的史实不能详说,秦念只能笼统暗示朱高煦的结局。

【秦念:朱瞻基?】

朱瞻基对朱高煦的态度也很好,但秦念怀疑这是捧杀。

“仁宗皇帝大渐,时上在南京,被召还,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猝不果。”

朱高炽病危,朱瞻基从南京回北京,朱高煦在路上设伏,因为行动仓促而没能成功。

朱瞻基即位之后,朱高煦天天向朝堂提出请求,朱瞻基全部应允,就连与朝政有关的事务,他也全部照办。

可见朱瞻基明知朱高煦心怀不轨,却对朱高煦表现得极为尊敬。

朱高煦越发狂妄自大,在朱高炽死后的第二年八月就不自量力地起兵造反。

而朱瞻基轻松平定这次造反,将朱高煦幽禁,还吓得朱高燧在次年主动放弃护卫。

几年后朱瞻基的皇位彻底稳固,就把朱高煦和他的儿子们全杀了。

显然朱瞻基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也不像他爹那么在乎名声。

【朱瞻基:……】

朱瞻基当然知道秦念在说什么。

但面对皇祖父,他不好直接作出回答。

【朱棣:谋反……朱高煦,你让朕如何留你性命?】

朱棣当然看得出朱高煦因谋反被诛,甚至是连累子嗣一同被朱瞻基所诛杀。

秦念不知道瞻基所在的时间,却笃定他知道高煦被杀一事。

那么朱高煦谋反的时间,要么是高炽在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