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2章(1 / 2)

&esp;&esp;赵言被腰一软,恨不得化在他身上。抬手攥住了雍少阑在自己脖子里乱摸的手:“别,别捏了,我又要晕了。”

&esp;&esp;“敏感。”雍少阑淡淡道。

&esp;&esp;“有吗?”赵言想了想,道:“其实是你接吻的技术太好,那天我学会了,也把你亲的头晕眼花。”

&esp;&esp;“让你爽得叫爸爸。”

&esp;&esp;雍少阑:“……”

&esp;&esp;“不说了,我下去,”赵言说罢,撑着雍少阑胸膛往下退,结果屁股刚挪开,就看到雍少阑身下不对劲的地方,头皮麻了:“又是正常反应?感情你的反应不在脸上,在下半身了?”

&esp;&esp;雍少阑毫不避讳,“嗯。”

&esp;&esp;-----------------------

&esp;&esp;作者有话说:[亲亲][亲亲]

&esp;&esp;大家早点休息!晚安咯~

&esp;&esp;第50章 千里路

&esp;&esp;“你说起这个脸一点都不红哎!”赵言爬回小板凳上, 悄咪咪往那看了一看,“别做耗费精力的事情了,快休息吧, 等你好了咱们就得赶紧走了。”

&esp;&esp;“信怎么写, 咱们是不是得去城里?”

&esp;&esp;雍少阑:“嗯, 送信需要找镖局, 走江湖的稳妥些。”

&esp;&esp;赵言记得之前母妃从金陵往玉京寄书信, 都是官用的驿站帮忙传送, 沈不语和他说民间也有送信的机构, 只是费用高、周期长。

&esp;&esp;“咱们还有钱送信吗?”赵言有点头疼:“而且王大哥说城里官兵正在通缉咱们俩, 会不会太危险?”

&esp;&esp;雍少阑闻言,眸子沉了几分,但也是片刻功夫,他便道:“此事还需王猎户帮忙, 一会儿麻烦你同他说一下。”

&esp;&esp;“让他帮忙弄些笔墨纸砚。”

&esp;&esp;说着,雍少阑摸了摸自己贴身的袍子, 将上头几个装饰用的仿古雕花纯金纽扣扯下来,“离京前特意准备了许多盘缠, 靴子里还有不少金叶子, 费用不必担心。”

&esp;&esp;“给他罢。”

&esp;&esp;赵言:“……”

&esp;&esp;一时竟不知说些什么,当朝王爷, 竟然也会用如此小众的藏钱的法子。不得让他想起小时候胳膊王大爷在集市上买的带拉链口袋的内裤了!

&esp;&esp;“好。”赵言把雍少阑用过的碗筷收拾了一下:“那我先出去洗洗碗, 找王大哥商量一下。”

&esp;&esp;雍少阑:“嗯,辛苦。”

&esp;&esp;“那,那送完信后呢?”赵言:“咱们什么时候离开?”

&esp;&esp;“可能要在此地多待几日,最好等回信后再做打算。”雍少阑蹙了蹙眉:“农家多备有地窖,若官兵来找, 你我先避一避,若王猎户不同意,你便同他说些修学堂时的事,如此他应该不会再拒绝。”

&esp;&esp;赵言品了品雍少阑的意思:“……你这不是道德绑架吗?”

&esp;&esp;雍少阑没反驳:“嗯?”

&esp;&esp;赵言:“……”

&esp;&esp;有点无语:“行吧。”

&esp;&esp;赵言出了门,天色已经沉下,厨房前头王大勇正在劈柴,见赵言从厢房出来,道了声:“放屋里洗,水打好了。”

&esp;&esp;因为来的匆忙,加上王大勇不爱说话,赵言便没怎么和这个老实巴交的猎户说过话。

&esp;&esp;赵言点了点头,先把碗端进去洗了洗,再出来的时候王大勇已经把柴火看好了,码的整整齐齐,用一个大背篓背着,看着是要出门的样子。

&esp;&esp;“那个,王大哥,我有点事情想和你说。”

&esp;&esp;王大勇准备去小王寨村东头的刘地主家里送柴,听见赵言说了一句,把柴火放下,“怎么了?”

&esp;&esp;赵言:“那个……”

&esp;&esp;赵言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和王大勇开口,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作揖,态度之诚恳:“不满王大哥,我和阑兄二人确实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要拜托你……事情是这样的。”

&esp;&esp;赵言将自己和赵承的事情简单和王大勇说了一下,并且说清楚了自己此时的处境,但并未提及雍少阑交代的话,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王大勇,请他帮自己找个能在小王寨藏身的地方,和送信的事情。

&esp;&esp;“总之,还请王大哥帮帮在下。”

&esp;&esp;说罢,赵言掀开衣袍,准备给王大勇磕个头,结果老实巴交的猎户蓦地攥住了赵言的胳膊,将他拉了起来,沉沉道:“俺不识字,你说的这些事情俺做不了主,你等俺出去一趟,晚些回来再回复你。”

&esp;&esp;赵言见有希望,由心一笑,“多谢王大哥!”

&esp;&esp;雍少阑在厢房门后,将赵言的话听了个仔细。

&esp;&esp;……

&esp;&esp;赵言和王大勇说罢,将那些金子做的纽扣拿给了王大勇,王大勇也没拒绝,带着几个金扣子和一背篓的柴火,出了门。

&esp;&esp;本来王大勇准备先去刘地主家送柴火的,但有了赵言交代的事情,他便拐了个弯,去了住在小王寨王家祠堂边上的王教谕家里。

&esp;&esp;王教谕的称谓来源于他之前的官职,今年已有八十,本是知南县教谕,后因为一些事情退了下来,生在先朝,是小王寨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在小王寨颇有声望。

&esp;&esp;因为有声望,所以小王寨的村民,一般有了什么事儿决策不了,都会去找王教谕问个清楚,判个公平。前几个月,朝廷的七皇子说要在关阳一带修学堂,百城因为挨着关阳镇,也沾了光,小王寨的学堂就是王教谕和朝廷的人一手操办的。

&esp;&esp;王大勇先去了祠堂,拜了拜,走到王教谕家里的时候,他正和在家里坐着,拿着一本三字经教几个小娃娃认字。

&esp;&esp;王教谕见王大勇进门,还背着一背篓的柴,便知道他这是要去刘地主家,打趣问:“你这笨小子,莫不是天黑走错了路,那刘小姐家可是在村那头。”

&esp;&esp;王大勇抿唇不说话,把身上的背篓卸下来,将一小部分的柴拿出来,放到了王教谕的厨房里,出来后才喃喃道:“王叔,俺有大事儿要和你商量。”

&esp;&esp;王教谕见王大勇好似真有事儿,又觉得他一个光棍能有什么大事,左右不过是为了一桩成不了了姻缘,“哼,要还是娶刘家姑娘的事儿,我老头子便帮不了你,走吧走吧。”

&esp;&esp;王大勇摇摇头,“不是,是小事……也不小,反正俺拿不来主意的事儿。”

&esp;&esp;王教谕见他来了真,便也上心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