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记录得很是细致。
&esp;&esp;林知清仔细看了看以后,又拿出了另外一本小册子。
&esp;&esp;上头的字迹很是板正,但记录的内容同陆淮的相差无几,只不过远远没有陆淮的细致。
&esp;&esp;这一本册子,来自礼部尚书。
&esp;&esp;林知清手中握着礼部尚书的把柄,要这么一个东西,不算困难。
&esp;&esp;林泱泱偷跑出去做事的时候,便将这册子带了回来。
&esp;&esp;即便相信陆淮,林知清也不敢对这种危及生命的事有丝毫的懈怠。
&esp;&esp;她多一丝谨慎,林家就多一丝生机。
&esp;&esp;确认两本册子的内容相差无几,礼部尚书没有夹带私货以后,林知清着重看了陆淮的册子。
&esp;&esp;尤其是方才陆淮所说到的几个重点人物,她都在下面打上了三角符号。
&esp;&esp;她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出这些人的共同点,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反对重审林从戎一案。
&esp;&esp;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对号入座,一个个攻略这些人,让他们支持重审此案。
&esp;&esp;第273章 为他人作嫁衣
&esp;&esp;想到这里,林知清按照陆淮小册子上的内容,将大部分反对的中立派的信息记录了下来。
&esp;&esp;这么一看,倒是简洁明了。
&esp;&esp;大学士,五十五岁,古板严肃,同钦天监监正来往密切。
&esp;&esp;沛国公,五十二岁,豪爽直率,在军中颇有威望,膝下无子,唯一的女儿乃是宫中的贤妃,不算受宠。
&esp;&esp;太傅,六十岁,也就是六十多岁,太子的老师,儿女众多,学识过人,但性格孤僻,独来独往。
&esp;&esp;工部尚书,四十八岁……
&esp;&esp;看到这些中立派主要朝臣的信息,林知清捏着下巴。
&esp;&esp;她最能直观看出来的,便是这些人的年龄都偏大。
&esp;&esp;若是单从年龄去分析,难不成是这些人都比较安于现状,不想让朝堂再起风浪?
&esp;&esp;不不不,其他人便算了,但沛国公此人十分骁勇,年轻时也是主战派,如今老了以后虽不用再披挂上阵,但依然活跃在武官当中。
&esp;&esp;这可不是安于现状的表现。
&esp;&esp;除此之外,从年龄这一点出发,林知清倒是也想不到什么其他的点了。
&esp;&esp;摇了摇头,她暂时放下了年龄这一点线索。
&esp;&esp;得亏陆淮,他现在对朝廷中的官员信息比从前了解得更详细。
&esp;&esp;她将私下有交集的人用线连了起来。
&esp;&esp;这么多大臣,连完以后,她眼前早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了。
&esp;&esp;若说这些人同镇远侯有所往来,倒确实是有往来,但并不密切。
&esp;&esp;尤其是太傅同沛国公,二人都与镇远侯有嫌隙。
&esp;&esp;若非要说这二人是装的,也不是没可能,但可能性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