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因为真实本身过于遥远,而是因为生产力不足,科学技术水平有限,故此只能暂且接受如今以口供为主的刑讯方式,但是即便因此必须调整刑事诉讼法,也不意味着仙界的学说无用,至少其已为将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若说有人追求绝对的真实和公平,那么,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反而是倾尽所有,绝对专注的发展生产力,因为……”
&esp;&esp;“绝对的生产力,就意味着绝对的真实!”
&esp;&esp;他倏尔又是一惊:“我怎么如此积极主动地就用这套学说,来解释破案的事情了——而且居然自己还觉得很有道理……难道,我真的已经完全浸淫在六姐的道统之中,得了其中三昧……”
&esp;&esp;“我的神功,即将大成?!”
&esp;&esp;第641章 羊城港的天命
&esp;&esp;“什么?水师全军覆没了?”
&esp;&esp;“眼见着的!就在南澳岛那里, 遗迹都还在呢,庄将军的船队才到南澳岛,就见得前方乌压压一片, 全是买活军的战船, 失惊无神般, 从一处红树林背后绕出,惊得庄将军叫了一声‘哇呀呀, 吾命休矣’,斜刺里,又窜出一员大将, 手里使丈二红缨枪,身下骑赤兔马——”
&esp;&esp;“哎, 什么红缨枪, 赤兔马, 这是海战啊!”
&esp;&esp;“噢噢……和今日听的《说岳全传》混在一起了,重来重来——斜刺里又窜出了两艘船来,上头遍布着买活军的红衣小炮, 怕不是要有一百多门……”
&esp;&esp;“不是, 哎你这人怎么这样,《说岳全传》哪来的赤兔马啊!再者说一百多门小炮,那船还怎么开啊,不成刺猬了吗,四面八方的开口伸炮门——没有的事,说的比眼见的还真!”
&esp;&esp;“切!”
&esp;&esp;街头巷尾,围观着的百姓们, 本来紧张的情绪, 也因为这消息一再被认为不靠谱, 而逐渐松弛下来,发出了鄙视的‘切’声,让这胡言乱语的街坊赶紧退位让贤,换下一个来发言,“阿财你正不知所谓!都是阿健你来说啦!水师都究竟去哪里了,百几艘船,不可能全都被击沉了吧!”
&esp;&esp;“就是没击沉嚄,根本没有这个事情的,水师全都去鸡笼岛了,投奔谢六姐去了!他【哔——————】的,这个庄某人,正宗衰人!仆街仔!【哔——哔哔哔——哔】!说是要抵抗买活军入侵,其实是为了多搜罗一些船,为他投靠去买地多换一点政审分!”
&esp;&esp;“政审分又係乜嘢啊?”
&esp;&esp;“不是吧,咁都得?真係杀人放火金腰带啦!他还带走了好多民船嚄!那个买活军,能不能把民船发还回来给我们的?”
&esp;&esp;“是嚄!征用去的船有我们商行一份的,要是拿不回来,我们生意都好受影响的!”
&esp;&esp;“受影响?怎么不想下买活军入城以后,个商铺还能不能开下去先!买活军看你不顺眼,把你征用了!”
&esp;&esp;“不会吧……”
&esp;&esp;“那不是比强盗还强盗?”
&esp;&esp;“咪系咯!强盗只要你的钱,买活军说不定是要你的命!”
&esp;&esp;水师当真叛逃了!
&esp;&esp;这消息虽然在城中已经沸沸扬扬传了好几日,但得到了消息一向灵通的阿健的背书,却依然在街坊这里激起了一阵议论,人们或者是对买活军的制度完全陌生,或者是关心被带走的民船,或者担忧着城破后,原本的生活节奏该如何继续,一时间七嘴八舌,各有态度。
&esp;&esp;有消极的,认为已经不能再等,现在最好赶快回乡下老家去,等到羊城港的局势完全平稳下来之后,再做回归的计较。也有愤慨的,认为羊城港的吏目实在是太渎职了,眼下情况已经如此危急,为何还不组织城中百姓修筑公事,抵抗买活军的船队——甚至有人想要自告奋勇去组织街坊互助队,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在买活军的入侵中利益预期受损的百姓,并且他们也很勇于表现自己的态度:羊城港的南蛮子,可不会在乎是不是以卵击石,广府佬都有一股蛮劲的,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什么不能商量的,可真到了动命根子的时候,那也不会有任何犹豫,当真是可以拼命的!
&esp;&esp;互助队是有的,各街坊中没有逃走的人家,也都派出男丁互相联络着,还有附近的里坊彼此联系,想要弄‘里坊互保’,目的是在买活军入城之后,保住里坊的屋舍不被穷凶极恶的买活军突入抢掠,当然了,倘若买活军想要对妇孺不利,那他们也是要出头的——里坊互助倒是没有阻止买活军入城的野心,是否把保护的范围延伸到众人的商铺中,不允许买活军对各家的生意指手画脚甚至于收保护费——这个是相对模糊的,因为很明显,一个里坊互助队中,总有些人是没有商铺的,这些人未必会愿意管得这样细致。
&esp;&esp;由保护街坊为目的组织起的互助队,在街坊内部尽心尽力,但要说离开街坊,却会在顷刻间完全失去动力,因此,尽管这几日里坊互助队,在城中也算是轰轰烈烈了,但投效在衙门这里,想要为守城出力的百姓数量却是极少——水师将军的叛离,也让百姓们对这些官员的信赖降到了最低点,他们也怕自己投效水师,填补兵丁的缺额,一腔热血要为守城出力,但最终却化为了将军们向买地投降时的政审分!
&esp;&esp;民间的风头是如此,官场上自然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了,新上任没多久的官老爷们,也是一出各怀鬼胎上窜下跳,活生生的众生相,有急于接过防务,想要维持羊城港局面,却又碍于督抚重病,知府新履任,无人管事而无从下手的;也有告病不出,不在人前露面,众人都怀疑他已经私下偷偷弃城逃跑的;还有默默写自白书,已经准备向买地投降,却被来访的同僚翻出了自白书,闹得满城风雨,恼羞成怒,叫嚣着‘买活军是不可战胜的!’之类的大逆言论,被知府给关进大牢的……
&esp;&esp;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主心骨一病,流官们当真是大出洋相,而多由本地殷实人家世代出任的吏目,则是接二连三举家逃亡,还有卷走库里钱款的——他们是真的不走不行,这么几代人的吏目做下来,哪个没有些罪过在手里的?
&esp;&esp;于本地也不是没有仇家,又都是消息灵通的,知道买活军入城之后总要收拾一批人,自知很可能就要被杀鸡儆猴了,因此一听说局势变化,就丝毫不敢停留,立刻下了决心,彼此默契串联起来,卷款、烧库、风紧、扯呼!半个月之间,城里多处库房走水,码头上船也少了不少,人心更加散乱,此时羊城港内,水师加上陆军守卫,怎么也有个两三千人,可库房一烧,大家更是混乱不堪,水师连日来也有人逃兵,或者是夺船要去投靠买活军的。城中上上下下,逐渐已经形成一种共识:羊城港是不可能守住的了,甚至整个广府道的沦陷,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esp;&esp;还真别说,最后这点共识,倒是有效地阻止了很多百姓逃跑的脚步,因为他们的老家也在广府道范围之内,既然逃去老家也难免被买地收编,那还不如不逃了,听天由命——于是,随着买活军大军出动的消息传遍城内,城中又出现了一股购买扫盲教材的热潮,除了还有极少数人主张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