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92节(1 / 2)

&esp;&esp;日本婆娘是那么容易就能讨到的?

&esp;&esp;西域不要懒人,在这里都坚持不下去的人,也别去西域了,直接哪来的回哪去吧。

&esp;&esp;对于这个说法,没有人怀疑,更没有人敢反抗。

&esp;&esp;大家都按照分组各自忙碌起来。

&esp;&esp;第529章 盛世

&esp;&esp;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交通枢纽,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就是最好的证明。

&esp;&esp;元末,元廷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曾在徐州屠城,并将徐州降格为县。

&esp;&esp;明朝建立后,老朱重新将这里升格为府,并迁徙百姓定居。

&esp;&esp;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然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盛况。

&esp;&esp;这天黄昏,百姓纷纷开始回家,街头店铺也开始收拾残局准备歇业。

&esp;&esp;刘家脚店的掌柜刘大根,正拿着算盘计算今天的营收。

&esp;&esp;这时伙计过来说道:“掌柜的,折箩已经收拾好了,您看怎么处置?”

&esp;&esp;折箩就是可食用的剩饭剩菜。

&esp;&esp;刘大根头都没抬,下意识的道:“先打两碗给老狗送过去,剩下的大家分了吧。”

&esp;&esp;那伙计笑道:“您看您又忘了,老狗和小狗子早就去西域了。”

&esp;&esp;刘大根这才抬起头,失笑道:“你看我都糊涂了,那就大家分了吧。”

&esp;&esp;伙计高兴的道:“诶,谢谢掌柜。”

&esp;&esp;大明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过了,这一点从越来越多的折箩菜,以及掌柜的愿意把折箩菜分给伙计,就能看出来。

&esp;&esp;搁在以前,客人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哪会有剩余。

&esp;&esp;偶尔有剩下的,掌柜的也会自己收起来吃,或者拿去卖钱,是舍不得送人的。

&esp;&esp;不过日子好过也只是相对而言,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勉强温饱,还远未到富裕的程度。

&esp;&esp;刘家脚店,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不是什么高档饭店。

&esp;&esp;就是给过往脚夫提供歇脚吃饭的地方。

&esp;&esp;这里的饭菜自然也没有多奢华,就是普通的粗茶淡饭。

&esp;&esp;不过毕竟是开店的,饭菜也不能太不像话,油盐还是放的比较足的,还会有一些碎肉菜之类的。

&esp;&esp;这样的剩饭剩菜,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伙计们自然非常高兴。

&esp;&esp;把折箩分一份,就够一家人吃一天的了。

&esp;&esp;自己的工钱一文都不用花,全都存了下来。

&esp;&esp;逢年过节,也能给家人买新衣服,置办货物了。

&esp;&esp;伙计美滋滋的去了后院,刘大根忽然觉得怅然所失。

&esp;&esp;平日里他会照顾老狗和小狗子,有折箩会给他们送一两碗。

&esp;&esp;既是心善,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需求。

&esp;&esp;每次给老狗他们送完东西,他就会觉得很高兴,很安心。

&esp;&esp;现在想做点好事积点阴德,都这么难了吗。

&esp;&esp;以前有乞丐,他们会骂朝廷官府胡作非为鱼肉百姓,看看大街上多少乞丐。

&esp;&esp;现在没乞丐了,这分明是盛世的体现,他反而不适应了,竟然希望多来几个乞丐。

&esp;&esp;想到这里他不禁摇头自嘲:“真的是吃饱了撑的啊,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开始胡思乱想了。”

&esp;&esp;就在这时,门外呼啦啦一群人向着一个方向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

&esp;&esp;“跑快点,慢了宴宾楼的折箩包就被人抢光了。”

&esp;&esp;对此刘大根习以为常也没理会,就准备继续算账。

&esp;&esp;反倒是店里坐着的两个客人有些奇怪,道:

&esp;&esp;“掌柜的,这些人是去做什么啊?什么折箩包?”

&esp;&esp;刘大根连忙解释道:“宴宾楼是徐州最大的酒楼,每天去吃饭的非富即贵。”

&esp;&esp;“那里的折箩菜油水很足,鸡鸭鱼肉特别多。”

&esp;&esp;“宴宾楼的掌柜就把折箩菜做成馅,包成包子卖给穷人。”

&esp;&esp;“拳头大的包子一文钱一个,可抢手了,去的慢一点就卖没了。”

&esp;&esp;那两个客人恍然大悟,然后好奇的道:

&esp;&esp;“那你为何不把你店里的折箩,也包成包子发卖啊,一文钱也是钱啊。”

&esp;&esp;刘大根笑道:“客官您开玩笑了不是,我这小店的生意哪能和宴宾楼比啊。”

&esp;&esp;“每天也剩不下多少折箩菜,费那个劲儿干嘛,还不如给大家分分了事。”

&esp;&esp;事实上,他这是给两位客人留面子,才故意说生意不好的。

&esp;&esp;真正原因是,来他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普通人比较节俭,饭菜大多都吃光了。

&esp;&esp;剩饭剩菜本就没有多少。

&esp;&esp;另一方面,普通人谁会大鱼大肉的点菜啊。

&esp;&esp;偶尔点个肉菜,吃不完也大多都会打包带走。

&esp;&esp;所以,他就算想卖折箩包也没那个条件。

&esp;&esp;这话自然不能明说,否则就变成骂客人穷鬼了。

&esp;&esp;那两个客人也是跑江湖的,自然也能听出来,点点头不再说话。

&esp;&esp;-----------------

&esp;&esp;苟不凡并不知道,老家竟然还有人在想他,虽然怀念的方式有些不对。

&esp;&esp;到了陕北之后,他们一帮人就在管事的安排下,开始了植树种草工作。

&esp;&esp;本来他以为,植树就是挖个坑把树埋进去,种草就是弄个沟把草籽丢进去。

&esp;&esp;真正干活儿的时候才知道,远没有那么简单。

&esp;&esp;管事的让他们在沟壑的土坡上挖坑,一种六七尺长,耳朵一样的浅坑。

&esp;&esp;坑的中央种一颗尺长的小树苗。

&esp;&esp;说是树苗,其实就是从别的树上剪下来的树枝,可扦插成活的那种。

&esp;&esp;坑里面还会晒上一些种子,连覆土都不需要,任由种子暴露在外面。

&esp;&esp;苟不凡很奇怪,为啥要这么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