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80节(1 / 2)

&esp;&esp;当然了,能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政策放宽的原因。

&esp;&esp;因此对明昭朝,是非常的满意和拥戴的。

&esp;&esp;想到洛下学宫的盛况,王艮再次说道:

&esp;&esp;“唯有传说中的稷下学宫能媲美也。”

&esp;&esp;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振奋之意。

&esp;&esp;大家都知道,这个时代必然会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esp;&esp;能生活在这个时期,甚至有机会参与其中,实在人生之大幸也。

&esp;&esp;几人边走边聊,从文学聊到政治,最后聊到了自身。

&esp;&esp;韩克忠说道:“安平侯曾言,等晋王打下西域,会在安西封一些诸侯国。”

&esp;&esp;“到时朝廷会在碎叶川建立安西督学衙门,负责西域到安西的学政建设,我准备去那里历练一番。”

&esp;&esp;杨士奇笑道:“巧了,夏(元吉)布政使写信问朝廷要人,我准备去他手下历练。”

&esp;&esp;其他几人也开口说出自己的目的地,不是西域就是北方草原,要么就是辽东或者安南(中南半岛)。

&esp;&esp;没有谁留在中原或者江南这种富庶之地的。

&esp;&esp;这些地方乃化外之地,即便是经过十年开发的辽东和安南,依然非常艰苦。

&esp;&esp;时常有土人部落作乱,主要还是气候太危险了。

&esp;&esp;别人闻之变色,视去那里当官为发配。

&esp;&esp;但杨士奇等人不同,他们更有激情也更有理想。

&esp;&esp;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工作,以此来磨砺自己,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esp;&esp;况且他们深知朝廷的用人规则,去边疆工作回来的优先任用。

&esp;&esp;去边疆既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是仕途的捷径,可谓是一举两得。

&esp;&esp;非只是他们,很多内阁行走外放的时候,都会选择去边境。

&esp;&esp;看着热烈讨论的众人,周忱非常羡慕。

&esp;&esp;他也想去,可他才刚进入内阁担任行走,没有年是别想外放。

&esp;&esp;要是能再年长几岁就好了,他不禁哀叹。

&esp;&esp;胡濙只是微笑看着,并没有插嘴。

&esp;&esp;他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过不是去边疆历练,而是去川蜀。

&esp;&esp;这是陈景恪亲自交给他的任务,去川蜀建立医学院,将新式医学推广到那里。

&esp;&esp;同时帮助那里建立医疗体系的框架。

&esp;&esp;他知道这只是一次试验,如果成功将来会在全国各地推广。

&esp;&esp;不说别的,要是能将这套体系给建立起来,他这辈子也值了。

&esp;&esp;未来史书上有机会单独开一页。

&esp;&esp;人生目标既定,也就没必要去羡慕别人了。

&esp;&esp;就在几人聊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一阵雨点般的马蹄声传来。

&esp;&esp;众人举目望去,只见一卷黄尘滚滚,一队骏马飞驰而至。

&esp;&esp;“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esp;&esp;呼喝声紧随而至,道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

&esp;&esp;很快骑兵小队停在驿站门口,但见人影纷纭跳将下马,当先一人大喝:

&esp;&esp;“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

&esp;&esp;游人知道轻重,不论身份地位,都纷纷让开。

&esp;&esp;驿卒也立即将早就准备好的骏马牵出,并从这些人手里接过浑身水洗一般的疲马。

&esp;&esp;驿丞也拿来文书,请他们签字画押。

&esp;&esp;一切说来话长,实际不过分钟的功夫。

&esp;&esp;交接完成,这支小队不顾自身疲惫,纵身上马。

&esp;&esp;随即便见烟尘滚滚,已然离去。

&esp;&esp;驿卒好奇的问道:“头儿,这是哪里来的?”

&esp;&esp;驿丞看了一眼文书,眼皮子一跳,说道:

&esp;&esp;“西域,莫非是晋王那边的消息?”

&esp;&esp;另一边,听到八百里加急字眼,杨士奇等人也纷纷起身,再没有了闲聊的心思。

&esp;&esp;古代文书传递分为好几种级别,普通,二百里加急,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

&esp;&esp;最高级别就是八百里加急。

&esp;&esp;说是八百里有点夸张,但这种情报的传递速度,可以达到日行四百里左右。

&esp;&esp;如果路况好,最高能达到日行五百里。

&esp;&esp;据传当年安禄山造反,远在三千里外的唐玄宗六天后就收到了消息。

&esp;&esp;使用的就是八百里加急。

&esp;&esp;能适应八百里加急的情报,无一不事关重大。

&esp;&esp;几人作为内阁行走,自然更加关心此事。

&esp;&esp;心中也不禁有些担忧,莫非是哪里发生动乱了?

&esp;&esp;胡濙抬头看了看信使来的方向,思索道:

&esp;&esp;“当是从西域传来的,可能是报捷的。”

&esp;&esp;众人心头一松,但这也只是猜测,做不得准。

&esp;&esp;王艮径直说道:“咱们还是别在这里瞎猜了,赶紧回去吧。”

&esp;&esp;韩克忠也附和道:“不论是什么消息,接下来都需要忙了,我们不在影响不好。”

&esp;&esp;几人也不再耽搁,立即启程往回赶。

&esp;&esp;-----------------

&esp;&esp;且说那群信使,换马不换人一口气跑到洛阳城下。

&esp;&esp;呼喊的口号也变成了:

&esp;&esp;“捷报,晋王灭察合台国,平定西域。”

&esp;&esp;百姓纷纷驻足倾听,然后面色平静。

&esp;&esp;又灭了一个国家?

&esp;&esp;这个察合台国在哪来着?估计又是哪个小国,不值一提。

&esp;&esp;也有人羡慕,别管国家大小,这都是灭国之功啊。

&esp;&esp;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被授勋授爵。

&esp;&esp;不是他们反应冷淡,也不是他们没有荣誉感什么的。

&esp;&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