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想而知他有多高兴。
&esp;&esp;然而就在他刚刚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一件大事就迎头压了过来。
&esp;&esp;这天陈景恪拿出了一个议题,让七位内阁学士回去思考,然后提交一份策论给他。
&esp;&esp;朝廷设立官僚,是为了管理人还是为了管理事,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esp;&esp;几位内阁学士面面相觑。
&esp;&esp;虽然陈景恪经常给大家开小灶,但这般直接让他们写策论还是第一次。
&esp;&esp;这是真把自己当老师了。
&esp;&esp;没想到,读了大半辈子书,做了大半辈子官,都当上内阁学士了,还要被人布置作业。
&esp;&esp;七人心里都觉得挺怪异的。
&esp;&esp;不过更多的还是严肃,陈景恪一反常态,必然有大动作。
&esp;&esp;看这个命题,莫非是要对官职动手?
&esp;&esp;新皇登基两年,终于要开始变革了吗?
&esp;&esp;新皇会变革,这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的问题。
&esp;&esp;连老朱和朱标都这么干了,更受陈景恪影响的朱雄英不可能无动于衷。
&esp;&esp;现在之所以没动,不过是刚刚登基。
&esp;&esp;一来让全国上上下下熟悉他的存在,二来抚平老朱打压理学造成的动荡。
&esp;&esp;现在目的达到了,开始变革就很正常了。
&esp;&esp;本来大家以为,这次能平稳个五六年,没想到才两年就要来了。
&esp;&esp;众人心中不禁有些沉甸甸的,变革就是对执政者最大的考验。
&esp;&esp;谁不想安安稳稳的当几年大学士,然后平稳退休?
&esp;&esp;可惜,这注定是奢望。
&esp;&esp;有识之士都清楚,大明的变革远未完成。
&esp;&esp;甚至可以说,洪武、建章两朝不过是打了个基础,开了个头。
&esp;&esp;真正的大变革还在后面。
&esp;&esp;现在终于要开始了。
&esp;&esp;大家早就有心理准备,也就没什么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