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41节(1 / 2)

&esp;&esp;“请陛下严惩代王,以正朝纲。”

&esp;&esp;一大群人‘呼啦啦’站出来附和。

&esp;&esp;这场景,让很多读书人热泪盈眶。

&esp;&esp;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画面啊,众正盈朝,这才是众正盈朝。

&esp;&esp;老朱脸色铁青,杀气腾腾的盯着这些人。

&esp;&esp;大家都能看出来,他是真破防了。

&esp;&esp;不过陈景恪却知道,老朱确实破防了,不是被这些人逼宫破的防。

&esp;&esp;说白了,眼前这一幕早在预料之中,甚至这群人里面很多都是他们安排带节奏的。

&esp;&esp;真正让老朱破防的,是朱桂干的事儿。

&esp;&esp;朱桂干的事儿,是老朱有意放纵,就是为了给理学派创造把柄。

&esp;&esp;可事先并没有通知朱桂,只是放松了对他的监管而已。

&esp;&esp;老朱还满心期待,朱桂能让他刮目相看。

&esp;&esp;毕竟之前不好好做人,封国被暂停。

&esp;&esp;这么重的处罚在前,只要不是没心没肺的蠢货,都应该吸取点教训吧。

&esp;&esp;更何况老朱还亲自教了一年多。

&esp;&esp;然而事实再次印证了那句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esp;&esp;朱桂还是那个朱桂,刚出门就放飞自我了。

&esp;&esp;老朱的心情可想而知,直接破了大防。

&esp;&esp;差点没把朱桂一刀给剁了。

&esp;&esp;眼下他的怒火确实是真的,但一大半都是冲着朱桂去的。

&esp;&esp;剩下一部分,才是因为这群人造成的。

&esp;&esp;不过别人不知道啊,只以为老朱被触碰到底线发怒了。

&esp;&esp;不少人心中开始发怵。

&esp;&esp;不过看了看周围那么多同道中人,心中安定了不少。

&esp;&esp;眼看声势造的差不多了,再闹下去老朱就真没办法下台了。

&esp;&esp;李善长出面对这些人呵斥道:“臣子受恩,必以忠心报之,此乃儒雅之风,忠诚之道。”

&esp;&esp;“今日竟行逼宫之事,迫使陛下虐血亲骨肉,尔等的圣贤书就是这么读的?”

&esp;&esp;左川反驳道:“韩国公此言差矣,正所谓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

&esp;&esp;“我们劝谏陛下,正是为了维护国家法纪,为了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esp;&esp;“倒是韩国公你,天天宣扬法治思想,现在只因为违法的是亲王,就退缩不敢言。”

&esp;&esp;“这就是你所谓的法治吗?”

&esp;&esp;李善长冷笑道:“哦?难为左侍郎还知道老夫的法治之言。”

&esp;&esp;“既然你口口声声说法治,那老夫倒想问问你,代王之过按律该如何处置?”

&esp;&esp;左川哑口无言,他哪知道这些东西。

&esp;&esp;但幸好他不是一个人。

&esp;&esp;见他答不上来,佥都御史陈瑛出列道:

&esp;&esp;“《大明律》‘白昼抢夺’条规定,强割他人田禾,杖一百、流三千里。”

&esp;&esp;“嗡。”朝廷一下子就炸了锅。

&esp;&esp;一来是没想到罪名竟然如此大;二来是没想到他们真的敢下这么狠的手。

&esp;&esp;朱元璋脸色又阴冷了几分,这次他是真的被这群人激怒了。

&esp;&esp;老子的儿子虽然混蛋,可就是骑马从麦田里跑过去,抽了阻拦的百姓两鞭子。

&esp;&esp;你们竟然给弄成白昼抢夺?还要杖一百,流三千里。

&esp;&esp;真当咱老朱是昏聩之君,不懂大明律吗?

&esp;&esp;不过他依然克制住了怒火,目前还不是他出场的时候。

&esp;&esp;对于陈瑛的反驳,李善长笑了:

&esp;&esp;“代王只是骑马从麦田经过,对麦苗的折损微乎其微,何来割禾苗之说?”

&esp;&esp;“换任何人来判,都适宜采用‘擅食田园瓜果’之规定。”

&esp;&esp;该条规定,在别人田园擅自偷食瓜果之类,或者将之弃毁,按照价值定罪。

&esp;&esp;一两以上笞十板,依此递加,最高刑罚是杖六十、徒一年。

&esp;&esp;朱桂造成的损失,别说一两银子,连一百文钱都不到。

&esp;&esp;最多也就是按照市价赔点钱,打板子都够不上。

&esp;&esp;群臣不禁点头,这才是正常的判法。

&esp;&esp;若真按照陈瑛的标准来,那全国一大半的官僚权贵都得被流放。

&esp;&esp;说到这里,李善长反击道:“陈御史请罪重判,不知是真不了解律法,还是有意为之啊?”

&esp;&esp;陈瑛表情有些慌乱,深深懊悔不该出这个头。

&esp;&esp;李善长可是大明礼法的制定者,在他面前玩弄律法,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esp;&esp;这时左川接话道:“韩国公莫要含血喷人,下官以为陈御史所言无差。”

&esp;&esp;李善长冷笑道:“哦?不知左侍郎有何高见?”

&esp;&esp;左川义正辞严的道:“代王身为皇室宗亲,自当为天下人表率。”

&esp;&esp;“今日他竟仗着身份嚣张跋扈,当从重从严处罚,以儆效尤。”

&esp;&esp;“呵……”李善长讥讽的道:

&esp;&esp;“方才左侍郎还口口声声质问老夫何为法治,现在却又因为身份要小错大惩。”

&esp;&esp;“真是官字两张口啊。”

&esp;&esp;左川大义凛然的道:“老夫问心无愧。”

&esp;&esp;这句话一出,后面所有的辩论都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变成了纯纯的口水战。

&esp;&esp;左川身后那群人,纷纷表示皇室当为天下表率。

&esp;&esp;李善长也不是孤身一人,他身后可是站着整个法家学派。

&esp;&esp;虽然势力还很薄弱,但在朝堂也有了一定的声音,此时自然站出来维护。

&esp;&esp;更何况,很多人见这些文官开始不讲理了,或者说准备以道德压人,心中也大为不喜。

&esp;&esp;纷纷站出来帮腔。

&esp;&esp;很快朝堂大半人都参与了进来,朝廷几乎快成了菜市场。

&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