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当前,最不喜欢阿谀奉承的老朱,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esp;&esp;不过他依然保持着理智,对这个产量给出了中肯的看法:
&esp;&esp;“咱这半分地,用的最好的水肥每日精心照料,普通百姓家哪有这个条件。”
&esp;&esp;“所以正常产量不可能这么高的。”
&esp;&esp;李善长接话道:“不过就算折半,也是惊人的产量了,此实乃陛下之功也。”
&esp;&esp;其他人纷纷附和,都是陛下的功绩啊。
&esp;&esp;甚至有人喊出了大明将永无饥馑的口号。
&esp;&esp;对此大家都是一笑了之,纯当他高兴疯了口不择言。
&esp;&esp;方孝孺的唯物史学早就给出过定论,生产端固然重要,但分配端也同样重要。
&esp;&esp;很多饥荒并不是生产端出问题,而是分配端出了问题。
&esp;&esp;这个理论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esp;&esp;殷薯产量高固然好,可靠它想实现永无饥馑就是笑话。
&esp;&esp;不过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优势。
&esp;&esp;粮食多了,漏给底层的就多一点,能少饿死一些人。
&esp;&esp;至于品尝殷薯,这个建议没人敢提。
&esp;&esp;就这么点全都是种子,谁敢提议吃种子粮啊?
&esp;&esp;不过老朱也不是死板的人,挑出一些特别小或者有损伤的,给大家每人分了一小块。
&esp;&esp;品尝之后清脆甘甜,吃起来口感非常好。
&esp;&esp;这下众人再无疑虑,此真乃济世良种。
&esp;&esp;陈景恪也被分到了一小块,只有一颗鸡蛋黄那么大。
&esp;&esp;他仔细品尝,确实是前世的味道。
&esp;&esp;二十多年没吃,他都快忘记这种味道了。
&esp;&esp;但他相信,以后前世的种种,必将在这个世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