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朝廷出兵南洋,正式施行大分封,必然会遭到儒生的反对……”
&esp;&esp;“编写这部文献,既是对他们的一种安抚,也正好借机把他们全都弄到京城看管起来。”
&esp;&esp;到了京城可就由不得他们了,离开了地方,他们就是没牙的老虎。
&esp;&esp;再难阻挠新政和新思想的推广。
&esp;&esp;这个方法不是陈景恪首创,而是老祖宗的智慧。
&esp;&esp;从汉朝开始,朝廷强势的时候就会找各种借口,强行把地方富户迁徙到京城周边居住。
&esp;&esp;包括地方上有名的贤人,也会被强行征召入京为官。
&esp;&esp;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削弱地方政治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esp;&esp;陈景恪不过是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活学活用了一下而已。
&esp;&esp;既削弱了地方政治力量,为变革扫清了障碍。
&esp;&esp;又可以集中文人的力量编修书籍,尽可能的将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保存好。
&esp;&esp;上辈子《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文献散佚,可以说是华夏文明巨大的损失。
&esp;&esp;至于《四库全书》,说是修书实为毁书。
&esp;&esp;好不容易逃过各种天灾人祸,保存下来的书籍,都毁在了满清手里。
&esp;&esp;这一世,陈景恪必然不会再让类似的事情重演。
&esp;&esp;等这部文献编纂好,他会用活字印刷术印上几千套。
&esp;&esp;然后在全国各地修建图书馆,将这套书籍放在里面。
&esp;&esp;不光是这部文献,其他所有的藏书能刊印的,就尽可能多的印刷出来。
&esp;&esp;每个地方都藏一套。
&esp;&esp;就不信还能全都失传喽。
&esp;&esp;第387章 大明二代之臣纷登场
&esp;&esp;“卖报卖报……朝廷欲扩编锦衣卫……”
&esp;&esp;“卖报卖报……朝廷征召五千大儒进京修书……”
&esp;&esp;“卖报卖报……希直先生再发文……”
&esp;&esp;“卖报卖报……陈伴读再发文章,重新解读‘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提出新理论……”
&esp;&esp;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发行,报童重新变得活跃起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