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2节(1 / 2)

&esp;&esp;许柴佬接过信,道谢之后转身离开。

&esp;&esp;他前脚刚走,就有一人出现,看着他的背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esp;&esp;屋内的官吏见到他,连忙起身道:“藩台。”

&esp;&esp;此人正是沧海省布政使麦荣昌,他点头示意,然后状似不经意的问道:

&esp;&esp;“许先生过来取信?”

&esp;&esp;那官吏回道:“是的,基本五六天就有一封信,全是从楚国送过来的。听说……”

&esp;&esp;“听说什么?”

&esp;&esp;“听说楚王为了给他送信,专门准备了一艘船……下官也只是听说,不知道真假。”

&esp;&esp;麦荣昌笑道:“事关藩王,这般未经证实的流言,还是少说为好。”

&esp;&esp;那官吏吓的汗都出来了,连忙说道:

&esp;&esp;“是是是,下官知错,以后再也不乱说了。”

&esp;&esp;麦荣昌点点头,也没有在说什么,转身离去。

&esp;&esp;然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他立即就叫来一名心腹手下,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esp;&esp;六日后楚国的商船再次到达,果然又有一封给许柴佬的信送到衙门这里。

&esp;&esp;那名心腹也回来向他汇报了一个消息,从楚国商船打探的消息,确实有一艘船是楚王安排的。

&esp;&esp;而且对方似乎没有遮掩的打算,很大方的说,这一趟船就是专门为了给许先生送信。

&esp;&esp;做生意只是顺带的。

&esp;&esp;写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许先生请教新政之事。

&esp;&esp;为了确保六七天一封信的频率,楚王足足安排了四艘船。

&esp;&esp;还说什么楚王礼贤下士,一直在邀请许先生去楚国担任相国云云。

&esp;&esp;得知这一切,麦荣昌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esp;&esp;当初在内阁当行走的时候,他们那一帮子人最羡慕的就是许柴佬。

&esp;&esp;得到陈伴读的信任,以商人出身成为淡马锡总督。

&esp;&esp;别人或许会因为淡马锡地处海外,认为去那里是发配。

&esp;&esp;作为内阁行走,他们都很清楚那里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esp;&esp;在那里做出成绩,将来有望入阁。

&esp;&esp;关键是,得到陈伴读的如此器重,想不入阁都难。

&esp;&esp;然后,如此天胡开局,竟然被许柴佬搞砸了。

&esp;&esp;他们在鄙夷之余,心里没少庆幸。

&esp;&esp;还好他失败了,少了个竞争对手啊。

&esp;&esp;沧海省的组建,内阁行走可是经过一番激烈竞争的,最终他脱颖而出。

&esp;&esp;获得了朱标和陈景恪的认可。

&esp;&esp;他兴奋之余,就是巨大的压力。

&esp;&esp;毕竟许柴佬前车之鉴不远啊。

&esp;&esp;然而真正到了沧海省,开始按照新政方案打造这个地方的时候,才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esp;&esp;事情千头万绪,一团乱麻。

&esp;&esp;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只能硬着头皮一点点摸索。

&esp;&esp;后来许柴佬被送过来,他心中高度警惕。

&esp;&esp;莫非是陈伴读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所以才让他过来?

&esp;&esp;虽然他知道,以许柴佬犯下的错误,不可能再复起。

&esp;&esp;然而,作为当事人他却不得不担心。

&esp;&esp;如果陈伴读力排众议,一定要重新用许柴佬呢?

&esp;&esp;先把他送到沧海省,等立下足够的功劳再扶正,是不是很合理?

&esp;&esp;陈伴读的心思谁都猜不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esp;&esp;所以,明知道许柴佬手里握着现成的经验,他却一点都不敢用。

&esp;&esp;生怕给对方立功的机会。

&esp;&esp;但现在,似乎情况有所转变。

&esp;&esp;楚王如此礼贤下士,看起来许柴佬也并不排斥,莫非他真的有意去楚国为国相?

&esp;&esp;而且,陈伴读让他过来的目的说的很清楚,作为智囊以供咨询。

&esp;&esp;顺便让他将之前的经验全写出来。

&esp;&esp;许柴佬来这里之后,也一直老老实实,从未做过出格的事情。

&esp;&esp;自己是否太多疑了?

&esp;&esp;要不派个人去打听一下他的口风?

&esp;&esp;不是麦荣昌想服软,而是他真的被诸多事务弄的焦头烂额。

&esp;&esp;关键是没有参考,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这才是最让人忧虑的。

&esp;&esp;越是这种时候,他就越佩服陈景恪。

&esp;&esp;自己按照计划,建设一个省都如此困难。

&esp;&esp;陈伴读左右一国政策却犹如信手拈来,这等才华实在让人艳羡啊。

&esp;&esp;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麦荣昌就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很快他就下定决心。

&esp;&esp;找个和许柴佬有交情的去打探一下情况。

&esp;&esp;如果他有意去楚国为相,那自己就亲自登门向他讨教。

&esp;&esp;第364章 法

&esp;&esp;麦荣昌很郑重的拜访了许柴佬,没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两人相谈甚欢。

&esp;&esp;从此之后,许柴佬成了麦荣昌的座上宾。

&esp;&esp;再之后,海津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

&esp;&esp;布政司衙门被迁到了别处,只留下了一个叫综合管理办的衙门,为市场提供服务管理。

&esp;&esp;这让一众商人犹如卸下了重担,心中轻松了许多。

&esp;&esp;和布政司衙门同处一地,他们实在感觉压力巨大,吆喝的时候都不敢太大声。

&esp;&esp;很多特殊的手段都不敢使用。

&esp;&esp;比如弄几个花枝招展的姑娘,站门口招揽客人。

&esp;&esp;谁知道会不会惹得哪位大老爷不开心,将他们给法办了。

&esp;&esp;现在好了,布政司衙门搬走了,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esp;&esp;就因为这一点变化,为市场增加了三分的繁荣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