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解缙笑道:“我还要感谢希直兄一直以来的指点……”
&esp;&esp;误会解除,气氛再次变得融洽起来。
&esp;&esp;解缙知道方孝孺和陈景恪的关系,特意打听起他的情况。
&esp;&esp;方孝孺就捡一些能说讲了一下。
&esp;&esp;对于政策变革方面的事情,解缙早就知道,并不觉得惊讶。
&esp;&esp;毕竟,大明国策尽出于陈景恪之手,此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esp;&esp;真正让他震惊的,是对方在文学上的造诣。
&esp;&esp;“你说唯物学是他所创?”
&esp;&esp;方孝孺颔首道:“是的,正是受到他的指点,我才悟出唯物之学。”
&esp;&esp;“而且他正在做一件更大的事情……我回中原也是为了参与此事。”
&esp;&esp;“此次来泰宁,一是想要见一见缙绅,二是想邀请你回去共襄盛举。”
&esp;&esp;解缙既是震惊,又有些兴奋,但更多的还是犹豫:
&esp;&esp;“这……不知那陈伴读所为何事?”
&esp;&esp;方孝孺摇头道:“在未取得他同意之前,我不能向你透漏任何消息。”
&esp;&esp;“且你能否加入也不是我说了算,我今日也只是询问你的意见。”
&esp;&esp;“如果你有意参与,我会将你的作品交给他。”
&esp;&esp;“他看过之后同意让你加入,你才能真正加入进来。”
&esp;&esp;“若他不同意……为兄也只能说声抱歉。”
&esp;&esp;解缙眉头微皱,如果是别人用这种方法来邀请他,他肯定会视之为羞辱。
&esp;&esp;可这次的事情是陈景恪发起的,邀请他的人是方孝孺。
&esp;&esp;这两个人,都有资格用这种方式来邀请他。
&esp;&esp;甚至,能得到邀请,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和荣誉。
&esp;&esp;他犹豫的原因有两个。
&esp;&esp;其一,方孝孺是儒家叛徒,唯物学必然会和理学发生激烈冲突。
&esp;&esp;他对理学和唯物学都没有偏见,并不是很想参与进来。
&esp;&esp;其二,他也有自己的骄傲,对方这样没头没尾的邀请,他也要考虑自身得失。
&esp;&esp;方孝孺自然也能看出他的犹豫,也能理解他为何犹豫,就说道:
&esp;&esp;“此事不急,缙绅可以慢慢思考。什么时候想好了,给我去一封信就可以了。”
&esp;&esp;“你的文集我也会给陈伴读看,不论他有没有看中,我都会写信将结果告知与你。”
&esp;&esp;这算是最好的办法了,解缙眉头舒展,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