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还给自己的父亲取名叫朱世珍,连这个名字都要一起避讳。
&esp;&esp;本来这还没啥,因为避讳没有一个固定的规矩,怎么避讳全看皇帝的意思。
&esp;&esp;有的皇帝甚至要求,诸子百家的典籍都要避讳。
&esp;&esp;比如道可道非恒道,因为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被改成了道可道非常道。
&esp;&esp;此类事情不胜枚举,和他们比起来,老朱的避讳要求其实不算苛刻。
&esp;&esp;然而朱标这一下却把他给衬托出来了。
&esp;&esp;关键他还啥都不能说,不说只是尴尬一下,说了那就真成丢人了。
&esp;&esp;所以老朱只能自己郁闷,朱标来请安,他都没给好脸色。
&esp;&esp;避讳只是一件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几日后朱标的又一道旨意。
&esp;&esp;着晋王、燕王开府建牙,自设官职、自募僚属。
&esp;&esp;这一下群臣和炸开了锅一般。
&esp;&esp;新皇这是糊涂了啊,你这么搞不是要让两位塞王建国中之国吗?
&esp;&esp;不只是文官反对,就连勋贵都有些躁动了。
&esp;&esp;朱标不得不向群臣解释,两位亲王将来是要分封的。
&esp;&esp;只是现在大明离不开他们,封国的事情不得不推后。
&esp;&esp;允许他们开府建牙,是对他们的补偿。
&esp;&esp;将来封国了,有现成的官僚团队可以使用,能省去很多麻烦。
&esp;&esp;即便如此,群臣依然不愿意罢休。
&esp;&esp;话虽如此,如果两位亲王尾大不掉,不愿意就藩怎么办?
&esp;&esp;群臣或许有私心,但他们的意见确实是站得住脚的。
&esp;&esp;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esp;&esp;最终经过一番拉扯,双方各退一步。
&esp;&esp;允许两位亲王开府建牙,但对规模进行了限制。
&esp;&esp;且等五年后两位亲王世子学有所成,就给他们封国,让世子前去治理。
&esp;&esp;对于五年期限,朱棣那边好说,反正他的封国肯定先放在锡兰岛上。
&esp;&esp;地是现成的,只要移民过去就行了。
&esp;&esp;麻烦的是朱棡,碎叶川还被帖木儿帝国占据,中间还隔着广阔的西域。
&esp;&esp;且大明的主要敌人是北元,抽不出太多兵力用在西域方向。
&esp;&esp;五年时间可不好办。
&esp;&esp;就连自信如朱棡,也不敢说五年内能从帖木儿那边啃下一块地。
&esp;&esp;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折中的法子多的是。
&esp;&esp;陈景恪指着地图,说道:“可以拿下高昌旧地,对晋王来说毫无难度,五年内完全可以做到。”
&esp;&esp;“此地远离大明腹心,先将封国放在这里,群臣不会有意见。”
&esp;&esp;朱棡目光紧紧盯着地图,说道:
&esp;&esp;“控制此地的是东察合台汗国,去年为帖木儿所败实力大损。”
&esp;&esp;“这也是年初我军攻打哈密王,他们坐视不理的原因。”
&esp;&esp;“给我两三年时间治理河西积蓄力量,高昌旧地一战可下。”
&esp;&esp;朱标微微颔首,说道:“三弟有把握就好,朝廷会全力助你夺取此地。”
&esp;&esp;陈景恪自然也不怀疑这一点,如果是完整的察合台汗国,确实挺棘手的。
&esp;&esp;可现在只是分裂后的东察合台汗国,还刚刚被帖木儿打败,连可汗都被杀了。
&esp;&esp;大明想打败他们拿下高昌旧地,可以说轻而易举。
&esp;&esp;“打下这里容易,治理很难。”
&esp;&esp;“自唐以后,汉人就失去了对高昌的统治,这里已经见不到汉人踪迹。”
&esp;&esp;“当地的生产也遭到全面的破坏。”
&esp;&esp;“我们要重新移民,开垦农田,兴建水利设施……”
&esp;&esp;“就算顺利,十年能有所成就算不错了。”
&esp;&esp;“不过一旦将此地经营好,就有了一处攻打帖木儿汗国的桥头堡。”
&esp;&esp;“等将来拿下碎叶川,朝廷正好可以派遣流官接管此地。”
&esp;&esp;有些事情必须提前说清楚,高昌只是暂时借给你的,将来是要还回来的。
&esp;&esp;这些话朱标不方便说,只能陈景恪来当这个坏人。
&esp;&esp;其他人自然也明白这个意思,并不会因此就生气。
&esp;&esp;朱棡嘴角浮起一丝笑容,说道:“十年又算的了什么,我还有半生时间可用。”
&esp;&esp;“就算我完不成,还有济熺接班。”
&esp;&esp;“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碎叶川终将是我晋国之地。”
&esp;&esp;“到时晋国势力会全面撤出西域,将那里的土地移交给朝廷。”
&esp;&esp;首次参与内部会议的朱济熺,激动的说道:
&esp;&esp;“我一定会帮助父亲,早日完成立国大业。”
&esp;&esp;老朱咧开嘴,高兴的说道:“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儿子好孙子,有你们在,咱就放心了。”
&esp;&esp;原本的朱济熺也是往文臣武将方向培养的,后来确立分封制度,就逐渐增加了君王教育。
&esp;&esp;实际能力暂时还看不出来,但学业方面确实非常优秀。
&esp;&esp;且因为从小就和朱雄英、朱高炽等人一起读书生活,兄弟感情甚笃。
&esp;&esp;他和朱雄英的关系,类似于朱棡和朱标。
&esp;&esp;包括朱元璋的几个年龄较小的儿子,蜀王朱椿、湘王朱柏、刚刚被封为宁王的朱权等等。
&esp;&esp;都是朱雄英小团队成员,关系莫逆。
&esp;&esp;所以,只要皇位顺利交替,就不怕晋国占着西域不肯归还。
&esp;&esp;至少三代人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esp;&esp;如果三代人还不能帮晋国立国,那大明干脆自我毁灭算了,也别想着什么帝国时代了。
&esp;&esp;话题说到这里,陈景恪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esp;&esp;“鲁王、蜀王、湘王皆已学有所成,依照以前的规矩已经可以就藩。”
&esp;&esp;“然分封制之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