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再过二三十年,人口必然膨胀,再想调整人口就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esp;&esp;“且建国之初是官僚系统最有效率的时期,再过上几十年,是什么情况你比我清楚。”
&esp;&esp;“如果我们不做,后人就更没有机会去做了。”
&esp;&esp;“所以,此事必须要做,还要做好。”
&esp;&esp;不过他也知道邱广安是出于公心,就安抚道:
&esp;&esp;“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朝廷还是懂的,这个计划会用五十年乃至百年去完成。”
&esp;&esp;“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每年完成一点,日积月累总能有所改善。”
&esp;&esp;邱广安这才略微放心,说道:“原来如此,是我多虑了。”
&esp;&esp;之后两人又谈了一些别的事情,话题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远洋商队的事情。
&esp;&esp;陈景恪也很好奇到底赚了多少,就问道:“财货清点完毕了吗?”
&esp;&esp;提起此事,邱广安也不禁笑了起来。
&esp;&esp;海贸的利润内帑和国库三七分账,七成利润归国库。
&esp;&esp;大笔财货入账,他这个户部尚书自然开心:
&esp;&esp;“才清点了五分之一左右,不过估测能有十倍的利润。”
&esp;&esp;陈景恪早有猜测,依然不禁感到震惊:“海贸的利润实在是大啊,难怪那么多人不要命一般出海。”
&esp;&esp;然后他又问道:“现在百官对海贸之事是何看法?还反对吗?”
&esp;&esp;邱广安回道:“在巨额利润面前,大部分人都改变了态度。”
&esp;&esp;“只有少部分依然认为农耕才是根本,商业会坏了人心。”
&esp;&esp;陈景恪却没有嘲讽那些人,只是说道:
&esp;&esp;“他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esp;&esp;“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esp;&esp;“农才是一切的根本,否则再多钱财都毫无意义。”
&esp;&esp;“你是户部尚书,不能只盯着国库里的钱财,更要把握好粮食生产关。”
&esp;&esp;“海贸兴盛之后,丝绸、瓷器、茶叶、棉布等价格飞涨。”
&esp;&esp;“必然会有人为了钱财,改稻为桑,毁田种茶。”
&esp;&esp;“一定要监管好此事,不要坏了农业根本。”
&esp;&esp;“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朝廷发展工商业,就是给百姓找一条种地之外的存活之路。”
&esp;&esp;“有些山地确实不适合种粮食,倒也不是不能改种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