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的问出了一个很多人问过的问题:“可以直接下令各藩属国使用宝钞,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esp;&esp;朱雄英反问道:“如何让宝钞流入藩属国?大明直接赏赐?还是强行用宝钞购买藩属国的货物?”
&esp;&esp;朱桢下意识的想说,强买咋了,藩属国还能反悔咋地?
&esp;&esp;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自己就是被强买的那一个,顿时就将话又给咽了回去。
&esp;&esp;“太孙英明,我大明乃宗主之国,自当为天下表率,岂可强买强卖掠夺藩属国货物。”
&esp;&esp;朱雄英差点笑出声,这脸变的是真快啊。
&esp;&esp;“所以,通过正常的贸易,将宝钞流入藩属国,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esp;&esp;“大明会从藩属国购买一些货物,也会向他们出售货物。”
&esp;&esp;“如此,既能实现物资交换,补充各自所需,又能让宝钞流通起来。”
&esp;&esp;“淡马锡就是大明打造的商业之城,旨在推动、管理藩属国之间的正常贸易,从而实现宝钞的流通。”
&esp;&esp;朱桢由衷的道:“太孙英明,我一定会配合淡马锡的工作,同时监视好他们。”
&esp;&esp;接着陈景恪给他讲了一些淡马锡的规章制度,让他心中有个谱。
&esp;&esp;听完之后朱桢再次感到震惊。
&esp;&esp;本来他以为商业之城只是个比喻,没想到竟然真的要围绕商业来打造。
&esp;&esp;所以得规章制度,都只有一个目的,打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秩序。
&esp;&esp;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以至于产生了质疑:
&esp;&esp;“这……将商贾之道的地位提到如此之高,太过惊世骇俗了。”
&esp;&esp;陈景恪严肃的道:“大明面临的也同样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要敢于跳出前人的窠臼,走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
&esp;&esp;“否则,我大明要如何统治这广阔的疆域。”
&esp;&esp;朱桢说道:“新宗藩体系就挺好的啊,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esp;&esp;陈景恪说道:“然后呢,重蹈商周覆辙?”
&esp;&esp;朱桢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用单纯的宗藩关系来约束,恐怕早晚会演变成商周那种情况。
&esp;&esp;诸侯王做大,最终取代宗主国。
&esp;&esp;如果他还是一名普通的藩王,肯定会说:能有七八百年国祚,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esp;&esp;可现在他是一名诸侯王,再说这话就不合适了。
&esp;&esp;但他脸上依然写满了不理解。
&esp;&esp;用商贾之道,就能维系好宗藩关系了?
&esp;&esp;重视商贾,乃取祸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