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丽和纳哈出的力量,就不信守不住辽东。
&esp;&esp;越想他就越气,越气他就越是不甘心。
&esp;&esp;然后就做出了一个决定,虽然我不能明面上支持纳哈出,但可以暗地里支援军需物资。
&esp;&esp;让纳哈出多坚持几年,说不定就有翻盘的希望。
&esp;&esp;毕竟当了那么久的高丽王,又不是真的昏聩之主,手下还是有一帮子人效忠的。
&esp;&esp;这些忠心之人,确保了他能将物资送到纳哈出那边。
&esp;&esp;甚至,他还将抓来的野女真、萨哈连等部落的青壮,送给纳哈出。
&esp;&esp;做完这一切,他才觉得心里舒服了许多。
&esp;&esp;殊不知,这一切都早就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
&esp;&esp;这个有心人,可不只是大明的探子,还有高丽内部的许多势力。
&esp;&esp;比如李成桂,在确定高丽王和纳哈出暗通款曲,他别提多高兴了。
&esp;&esp;不过他并未阻止,也未声张。
&esp;&esp;而是将证据抓在手里,坐等大战结束。
&esp;&esp;事实上,他又何尝不是在坐山观虎斗。
&esp;&esp;大明胜了,他就把这些证据拿出来,将高丽王拉下马。
&esp;&esp;为后续自己篡位,创造有利条件。
&esp;&esp;至于大明的探子为何不声张……他们也不知道。
&esp;&esp;只知道上面传下来的命令,就是收集证据别声张。
&esp;&esp;因为马上就要开战,怕北元人狗急跳墙,拿使节团的人撒气。
&esp;&esp;大明使节团也将人都叫了回来,除了少部分人留在开京便于沟通,其余人全部回到了碧澜渡。
&esp;&esp;之所以没有让人回国,其实也是为占领高丽做准备。
&esp;&esp;经过大半年的交流,这些读书人在高丽都有了很大的名气。
&esp;&esp;等到明军打下高丽,还需要他们去安抚高丽读书人和文官。
&esp;&esp;尤其是方孝孺,在高丽闯出了偌大的文名,拥有众多的拥趸。
&esp;&esp;他的态度,真的能影响到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