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农学、律法……详细得列了几十个类别。
&esp;&esp;“沈兄这纲目倒是比现在文殊院的分类详细了不少,若是按照这样放的话,那找寻的时候也方便了不少。”
&esp;&esp;沈临川嗯了一声,“每本书的外面制作一层书匣,外面贴上编号,用简体的数字编号。”
&esp;&esp;沈临川把对应的1234这些阿拉伯数字一一对应写了下来,这样给书册编号的时候也方便不少。
&esp;&esp;叶景兰大惊,“沈兄这套数字倒是比我们平日里写得简单了不少。”
&esp;&esp;“就算是不识字的幼童也能一天之内学会儿这些简易版的数字,也是偶尔从一本杂书上看到的,记数字倒是极为方便。”
&esp;&esp;叶景兰也来了兴致,一道在旁边参谋有什么地儿需要补充或者改动的。
&esp;&esp;“这么多的书册典籍要搬动的话肯定要经过唐掌院的同意,这还好说点,就是沈兄你说得这书匣制作起来肯定得费些银钱,不大好办。”
&esp;&esp;“只管把章奏交上去,到时候我先做出来一本给唐掌院的看看,用不用书匣就看他的了。”
&esp;&esp;挪动书册的位置还好说些,文殊院有杂役,指挥杂役做就是了,但给每本书都包上书匣确实要费些银钱,但能很好的保护这些书,文殊院里面有不少的孤本,损坏了着实可惜了。
&esp;&esp;沈临川的书册分类规划了两天才整理好,又在家用牛皮硬纸外面糊上一层锦缎,给书做了书匣,用的时候只需要把书匣给打开就行,而且还方便美观。
&esp;&esp;沈临川把自己的提议和书匣一道交给了唐掌院,唐掌院来文殊院五六年了也没什么事,看见沈临川才来文殊院没多久给就他弄了这么一打厚厚的提议,先是皱了皱眉,又见那书本上的书匣做得极为漂亮,眉头又舒展开了。
&esp;&esp;唐掌院刚开始以为这厚厚一叠子纸上写得是什么针砭时政的策论呢,打开了才发现是一套新的书册典藏法子,还有一套新的数字,唐掌院来了兴致,这法子倒是不错。
&esp;&esp;沈临川的提议交上去好几日都没个动静,就连叶景兰都觉得唐掌院肯定是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这样吧,何必在把这些书册给挪挪位置呢。
&esp;&esp;沈临川身为典籍,这些都是都是他的分内之事,忙碌了这几日反倒被同僚嘲讽他多管闲事,沈临川也没放在心上,用与不用就看唐掌院的了。
&esp;&esp;唐掌院那边没有动静,眼瞅着到了他和林掌柜约定取货的日子,沈临川一下了职就和他爹一道去了木匠铺子。
&esp;&esp;林掌柜的看见沈临川很是高兴,忙把人往后院领,“沈相公,你瞧瞧,我先给我家小儿用了宝宝椅,果真方便了不少,吃饭的时候往上面一放,给点馒头自己捏着就吃了起来,果真方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