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相反温鸣谦母子俩则被他放在了心尖儿上,何况宫长安又百伶百俐,天分极高,见过他的人无不夸的。
&esp;&esp;更何况他是嫡子,不用说,将来必然比宫宝安更有前途。
&esp;&esp;以前宫诩看不上所谓的嫡庶之分,如今却觉得老辈的话颇有道理。
&esp;&esp;宫宝安既是庶出,就应与宫长安区别开来才好,免得叫人说他家乱了规矩。
&esp;&esp;宫长安到了学堂,冯天柱也早到了,见了他见了便上来抱住,说道:“好些日子没见,可想死我了。”
&esp;&esp;“也不过六七天没见而已,”宫长安笑,“难不成还要合二十秋嘛?”
&esp;&esp;“你们两个又在说什么?咱们一块儿踏鞠吧!”这时又有两个孩子凑了过来。
&esp;&esp;他们一个是乔国公家的世子乔子玉,一个是临川伯家的小少爷徐莽,平时四个人就常在一块儿玩儿,如今许久没见,自然显得格外亲热。
&esp;&esp;“跟你们说吧,这些日子,我可是在家苦练了许久,绝对有长进。”冯天柱一边一边挽袖子一边说,“可是说好了我必须和长安一队。”
&esp;&esp;“你怎么好意思总和长安一队?说好了抽签儿的。”徐莽的脾气很冲,他也不管冯天柱有没有病。
&esp;&esp;其实他这样也好,不把冯天柱当病人,他还真不怎么犯病。
&esp;&esp;冯天柱伸手去扒拉他,嘴里说着:“我们两个是兄弟,不分在一队做什么?”
&esp;&esp;徐莽听了就立刻拉着宫长安道:“那有什么?咱俩现在就结拜!撮土为香,叫乔世子做见证!”
&esp;&esp;“结拜了也没用,也要有先来后到。”冯天柱一挺腰杆儿,“凭你说下大天来。”
&esp;&esp;乔子玉见两个人越吵越僵,连忙说道:“先别争了,你们可听说过赵王生辰的蹴鞠赛么?”
&esp;&esp;“你见过?”冯天柱果然不吵了,“我倒是听说过,可是我爹从来也不带我去看。”
&esp;&esp;“我去年见过,真是精彩至极。”乔子玉说,“都是京中一等一的好手,赢了的能得好多利物呢!”
&esp;&esp;赵王喜欢蹴鞠,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所以他生辰的时候每年都要有蹴鞠赛,宋祥也是因为这个才得势。
&esp;&esp;“好好的怎么忽然说起这个莫不是赵王的寿辰快到了?”宫长安问。
&esp;&esp;“就在下个月了。”乔子玉说,“听我父亲说,今年我们家也要弄一队过去凑趣呢。”
&esp;&esp;京中的达官显贵几乎都想和赵王亲近,投其所好是必不可少的。
&esp;&esp;乔家自然也不例外。
&esp;&esp;“真别说,这是个巧宗儿,若送些寻常的寿礼,怕是赵王连看都不看一眼。”徐莽说,“可我竟不知你们府上也有许多会蹴鞠的人。”
&esp;&esp;“你们可别往外说,”乔子玉把声音放低了道,“是我舅舅弄回七八个昆仑奴来,他们一个个黑铁塔似的,看着就瘆人。虽然言语不怎么通,但都是会蹴鞠的。已经请了师傅练了有半年了,到时候上场也算是有个看头儿。若是赵王喜欢便留下来,也不算白费了心思。”
&esp;&esp;“赵王府里头那些高手虽然没有昆仑奴身材高大,但都有硬功夫傍身,不知到底谁赢?”这时宫长安开始搭话。
&esp;&esp;“赵王府里选出来的自然都是人尖儿,我父亲说了,这些昆仑奴若是能进前三,也算是争了脸了。”乔子玉人小鬼大,并不像冯天柱,只是一味傻玩儿。
&esp;&esp;“到赵王寿辰那天,你要去吗?”宫长安问乔子玉。
&esp;&esp;“去的,我父亲说我也渐渐长大了,该出去见见世面见见人。”乔子玉道,“我自己也挺想去的。”
&esp;&esp;宫长安于是暗地里戳了戳冯天柱:“义兄,不如咱们哪天一起到乔兄家里去看看那些昆仑奴怎么样?”
&esp;&esp;“好啊,好啊!不如明日就去。”乔子玉很高兴,“说句实在话,宫贤弟不过是年岁小些,其实踏鞠的本事不比他们差。”
&esp;&esp;“其实我想着咱们也就是年纪小些,实则本领也不差。”宫长安鼓动道,“若是也能在赵王的寿宴上露两手,不也算是当众长了脸吗?”
&esp;&esp;“话是这么说,可咱们太小了,根本比不过他们。”乔子玉听了摇头。
&esp;&esp;“对呀,人家跑一步够咱们跑三步的了。”徐猛也很懊恼,其实他不服气,但奈何相差实在太大,“大人们也一定会说咱们胡闹的。”
&esp;&esp;“咱们若是比赛自然没有胜算,可如果玩儿花活儿的话,就谈不到这一点了。”宫长安笑着说,“能在赵王寿宴上露这么一手儿,咱们兄弟不也是赚了名头吗?”
&esp;&esp;他们这些小孩子最看重的就是出名,其实并不管什么吃亏还是占便宜。
&esp;&esp;“哎!可是大人不会同意的,他们肯定会说咱们胡闹。”徐莽撅着嘴泄气地说。
&esp;&esp;“我倒有个主意,咱们不妨事先演练好了,到时候请大人们看看,若是过得去,有什么不让咱们上场的呢?反正都是为了凑趣儿,只要能哄得赵王高兴不就成了吗?”宫长安极力想促成这件事。
&esp;&esp;第124章 微露意
&esp;&esp;这日昌荣侯府的大奶奶方氏和四小姐钟美儿来温鸣谦家里做客。
&esp;&esp;“温姐姐,你送我的玉斟清露当真好用,”钟美儿说,“她们都说的脸比往年都要细白得多。”
&esp;&esp;“谁说不是呢?我们四姑娘如今特别爱出来逛,都是因为肌肤好了,心情也舒畅。”钟美儿的贴身侍女雨浓笑着说,“连带着我们这些伺候的人也跟着沾了光了。”
&esp;&esp;“四姑娘天生丽质,我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温鸣谦道,“那玉斟清露最宜夏季用的,入了秋就要换成别的了。我正做着,过几日叫人送去。”
&esp;&esp;“鸣谦,实在是太麻烦你了。”方氏嘴上这样说,心里也确实是这样想的,“你每日里还要管着家里。又要做这些东西,实在太劳神了。我家夫人还说呢,改日一定请你好好到我们园子逛逛去。
&esp;&esp;上一回咱们游湖也未能畅意,一耽搁便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esp;&esp;“可别这么见外,都是因为咱们投缘,”温鸣谦说,“我前几日无聊,做了些香膏,有青竹还有沉香和丁香的。”
&esp;&esp;“丁香的气味未免有些太浓烈了,”钟美儿道,“我有些怕它。”
&esp;&esp;“你闻一闻就知道了,”温鸣谦让桑珥把那几样香膏取来,“说不定会喜欢。”
&esp;&esp;这些香膏都装在小巧的瓶子里,用的时候用银挖耳取出来些,涂在手腕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