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沈京墨低头一瞧,这才发现桌上摆着的是景帝和英王两人登基时亲手写下的年号。
&esp;&esp;依照前朝旧俗,新帝登基时,要在众臣见证下御笔亲书自己的年号,作为登基大典的仪式之一。虽然是大越的章程,但也没什么坏处,他便没有取消。
&esp;&esp;这些天他勤加练习,把国号和年号写了无数遍,可书法哪是一天两天就能提升的,眼看明日就是登基大典了,他却还是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字来。
&esp;&esp;沈京墨只瞥了一眼前朝两个昏君的字就没再看了,认真看向他最新写的那几个字,想了想,提笔在纸张空白处写了一遍给他看:“你这几个字已经写得不错了,这里再注意点就好。”
&esp;&esp;陈君迁认认真真地看看她的字,再看看自己的,由衷地提议道:“要不明天你来写。”
&esp;&esp;沈京墨无奈地瞪他:“要不明天我登基你封后?”
&esp;&esp;陈君迁眼前一亮:“好啊!”
&esp;&esp;“好什么好!”沈京墨把笔塞回他手里,没好气地又瞪了他一眼,往里间走去,“我累了,要睡了。”
&esp;&esp;陈君迁“嗯”了一声,没有跟过去。
&esp;&esp;不一会儿,外间又传来笔尖划过宣纸的声音。
&esp;&esp;沈京墨侧躺在床上,看着隐隐透来烛光的方向,心里只觉不可思议。
&esp;&esp;她的郎君,明日就要成为天子。她幼时进出宫门那么多次,也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那些宫殿的主人。
&esp;&esp;她转过身去平躺,看着熟悉的床帐,忍不住掐了一把自己的脸——不是梦。
&esp;&esp;她就这样躺着,心里想着明天的大典,不大一会儿竟真的睡了过去。
&esp;&esp;只是这一觉睡得不算踏实,沈京墨很快就醒了过来,看看刻漏,也才睡了不到半个时辰。
&esp;&esp;外间的灯还没熄,她听着他写字的响动,翻身下床,将下午托陈大带来的一个小匣子取了出来,走到外间,放在了桌面上。
&esp;&esp;陈君迁已经从站着写字变成了坐着写字,脚边的废纸比先前又多了两倍,神情也比先前凝重了许多。
&esp;&esp;沈京墨绕到他身侧看了看,道:“这不是写得很好了吗?还要再写?”
&esp;&esp;陈君迁像是在和前两个昏君较劲似的:“总不能让别人比下去。”
&esp;&esp;沈京墨不语,站在一侧看他写,却见他写字的手微微发抖,快连笔都拿不住了。
&esp;&esp;她无声轻笑,抽走他手中的笔,打开了那个挂着锁的小匣子。
&esp;&esp;陈君迁的视线随之看去,很快便想了起来,那匣子他曾在葡萄村的家中见过。当时他想看,她却不肯。
&esp;&esp;没记错的话,那里面是傅修远写给她的信。
&esp;&esp;她此时拿出傅修远的信来,难不成是想让他看看人家的字有多好看?
&esp;&esp;陈君迁没有说话,默默盯着匣子。
&esp;&esp;沈京墨掀开匣盖,将匣子转向他,往前一推:“看看里面是什么。”
&esp;&esp;陈君迁突然发现,匣子里的纸似乎比上次他瞥见的更多了。
&esp;&esp;他把里面所有的纸都拿了出来,待看清最上面那一张时,他眼眸猛地睁大,震惊地看向沈京墨。
&esp;&esp;沈京墨双眼含笑,接过他手里的纸张一一铺开。
&esp;&esp;那厚厚一沓纸里,有些还算新鲜,有些却已然泛黄,而最陈旧的那一张上写着——
&esp;&esp;我去画舆图,下次休沐再回家陪你。
&esp;&esp;只不过“舆”字不会写,用了三个三角和三条波浪来代替山和水。
&esp;&esp;那是他习字后,写给她的第一张字条。
&esp;&esp;陈君迁低下头去继续看,这才发现,他写给她的每一封信,全都被她标注了日期、编了号,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都被她视若珍宝,精心保存在这小匣子里。
&esp;&esp;沈京墨走到他身边,手搭在他肩头拥住他:“他们生在皇帝家,自幼习字,写得好是自然的。可你与他们不同。你看那第一张字条,再看刚刚你写的,难道不是进步飞快?”
&esp;&esp;他的每一点进步她都看在眼里,他怎么会不好?
&esp;&esp;她贴贴他的脸:“我觉得你写的就是最好的。”
&esp;&esp;陈君迁回过头来,握住她的手将她拉到腿上,感动地看着她好看的笑眼,也看着她傻笑。
&esp;&esp;“你觉得我好?”
&esp;&esp;他一直以为她嫁给他是迫不得已,就算后来接受了他,也是无奈之下的妥协。
&esp;&esp;沈京墨看进他明亮的双眼,双手紧紧搂住他的脖颈,点头道:“特别好。”
&esp;&esp;陈君迁突然觉得鼻子一酸。
&esp;&esp;他忙眨了眨眼睛,故作不信地问她:“什么时候发现我好的?”
&esp;&esp;沈京墨想了一想,附到他耳边。
&esp;&esp;她的回答是他从未想过的答案。
&esp;&esp;她说——
&esp;&esp;“你为我翻新葡萄村小院的时候。”
&esp;&esp;【正文完】
&esp;&esp;第148章 陛下的中年危机(1) “才成亲十一年……
&esp;&esp;靖安三年,正月十六。
&esp;&esp;皇宫中,皇后娘娘的栖凤殿朱门紧闭,将她不想见的人拦在外面。
&esp;&esp;沈京墨用过了午膳,侧倚在贵妃榻上看冀州一城的地方志。
&esp;&esp;大宫女翠蝉在一旁伺候着,偶尔与她说几句话。
&esp;&esp;另一侧还站着两个小宫女,沈京墨此时没什么吩咐,她们就安安静静地在这儿候着。
&esp;&esp;其中一个小宫女名叫碧荷,今年才到栖凤殿来当差。
&esp;&esp;碧荷年纪小,胆子却大,另一个小宫女低垂着头不敢乱看,她却悄悄抬起眼来,偷偷打量面前的皇后娘娘。
&esp;&esp;入宫之前,她曾在宫外见过皇后娘娘一面,不过见的不是她本人,而是在一家专刻木章、画小人相的店里,见过皇后娘娘的模样。
&esp;&esp;据说店里那些千奇百怪的小摆件,都是陛下年轻时做给娘娘的,后来传入民间,有情人争相效仿,久而久之便有不少人做起了这行的生意。又因为那树根做的木章最受人喜爱,人们便将这些摆件统称为“榾梓”。
&esp;&esp;在榾梓铺中,碧荷看着皇后娘娘的脸,险些走不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