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前,他收到了荀彧的来信,告诉他,他准备把荀家举家迁到并州。
&esp;&esp;荀谌并不认可荀彧的这种做法,连忙向袁绍请辞,估算荀彧他们大致的行军路线,成功在他们进入并州前将人截住。
&esp;&esp;被后人用笔墨大书特书记载的人物,和寥寥几句就没有下文的人,各方面能力又怎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esp;&esp;试图说服荀彧的荀谌,到最后也没有说服荀彧,反倒被一家人劝阻,和他们一起来了并州,帮着家族先在此安定下来。
&esp;&esp;他原本有考虑和荀彧一样,在并州牧这里先当个谋士,之后再考虑其他。
&esp;&esp;然而月月在安定下来之后确实邀请他了,可是并不是邀请他入府做谋士,而是邀请他参加考试。
&esp;&esp;荀谌气得半死,觉得自己原来来并州已经给足了月月面子,她竟然还玩这一套,简直过分至极!
&esp;&esp;自觉被瞧不起的荀谌收到考试通知后,明确告诉荀彧,自己不会去参加考试,说什么都不会去。
&esp;&esp;他和荀彧是嫡亲的兄弟,除了齿序、样貌、天赋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同,其他都别无二致。他出门在外,也是荀氏嫡支,荀绲嫡子。
&esp;&esp;荀彧劝说了了一下荀谌,让他平复一下情绪,倒也没强制要求他必须得去。
&esp;&esp;推己及人,他若是面对和荀谌同样境遇,他也不会去。
&esp;&esp;以他荀彧之能,不论跟随哪位主公,都能助其成就一番大业,失去他是别人的损失,绝对不是他自己的损失。
&esp;&esp;正好,荀谌所想与荀彧所想并无甚差别。
&esp;&esp;有些人本领很强,有几分傲气也实属正常。因为这些小事错过人才,岂不可惜?面对月月本人的时候,荀彧的心绪反而平和了许多,这就是和人相熟程度造成的态度差别。
&esp;&esp;月月诚实地给出自己的答案:你知道的,我家世不显,还是个女子,行事受到质疑,下达命令被人阳奉阴违的概率比寻常男子都要高很多。如果留下一个瞧我不起的人才,使得下达的政令不能畅通,想要开展的政策不能施行,那还不如留用一些愿意听我的话,按照我的命令干活的人。
&esp;&esp;她的目光移到下方俯首答题的陈宫、郭嘉、吕石等人身上,对荀彧道:至于你说错失人才,我倒觉得人和人之间总是有缘分在的,我总能等到与我志同道合的人才辅助我的。
&esp;&esp;难道他们不恃才傲物吗?难道他们没有作为顶级谋士的自傲吗?
&esp;&esp;他们当然有。
&esp;&esp;只是他们愿意俯下身子,助月月一臂之力,达成她之所想罢了。
&esp;&esp;荀彧长叹一口气,拿起一张因为有人缺考而多出来的试卷,拿起一只毛笔,在桌案跪坐:那彧今日也来参加一下使君的服从性测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