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节(2 / 3)

杭柳梅一个没忍住就插了嘴:“不好意思打断各位,但这里的可不是莲叶。”

小麦和蒲芝荷没来得及拉住她,那三个人听见她说话,纷纷向她看来。杭柳梅走上前去指着画介绍:“虽然这幅画叫《莲花飞天藻井》,但不代表它上面的只有莲花和莲叶,最外面这一圈像树叶分成两半似的是忍冬纹。忍冬纹就是忍冬花演变的,它凌冬不凋,咱们老古人喜欢这些寓意,就把它用在画里。这可是敦煌壁画最常见的纹样之一。”

看那个翻译还愣着,杭柳梅催促他:“你可以给这位女士翻译过去了。”

看对方听完以后恍然大悟的表情,杭柳梅意犹未尽地补充,藻井本来是我们中国古建筑的天井,上面经常画些水生植物,既为了装饰也为了借个彩头避免火灾。敦煌的藻井其实是一种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为长得像建筑里的藻井,所以也叫藻井。您是外国人,这其中的前因后果我就这么简单介绍了。

杭柳梅不懂日语,他传达得准确不准确她就管不着了。说完以后她正准备离开,翻译却说:“桥本老师非常感谢您刚才的传道授业。您应该也是一位了解敦煌艺术的专家,桥本老师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待他说完,那位桥本老师拿出一本画册翻开,众人看到一幅《十二音雷公鼓》,旁边的署名是——杭柳梅!

连杭柳梅自己都笑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就是我的画啊!不过这幅画当年经我儿媳妇之手卖给了一位日本收藏家,怎么被印到您的画册上去了?难道说您就是当年买画的人?”

正经说来,杭柳梅也有十几年没见过自己这幅旧作了。这幅画的灵感来自 249 窟西魏壁画的局部。雷神位居画面正中,他人身兽首,两胁生翅,十二只蓝色的鼓环绕着雷公。雷公腾空而起,他击鼓时“十二音雷公鼓”会旋转起来,而雷公则手脚并用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擂击,这样雷声就能传遍山河。

杭柳梅一直喜欢这个形象,在一众静谧庄严的佛菩萨之间,这些细节里的角色灵动有趣,充满想象力。司风降雨的风伯雨师、听法的天龙八部,甚至野牛野猪小老鼠,她都临摹过。

正巧麦穗从另一边快步边走过来边说:“妈,哎?你们已经认识了?我还打算给你个惊喜呢!那我介绍一下吧,这位是东京艺术大学的桥本美子教授,她一直都很喜爱敦煌艺术,你的画被捐赠到了她们大学的美术馆,她一直想拜访您本人。正好这次展览她也要来参加,所以我力劝你过来,让你们俩见上一面。”

说完麦穗笑着看了桥本教授一眼,放慢了语速告诉杭柳梅,她这次来还有很重要的事情,一会吃饭的时候坐下慢慢聊。

“让我去日本?”杭柳梅听翻译说完这句话,在晚间的宴席上惊讶地重复了一遍。

在刚才的饭桌上桥本教授先和杭柳梅问起她去敦煌的起因和生活,杭柳梅就从自己志愿报名讲到在敦煌结婚生子。桥本美子又问杭柳梅的创作,从莫高窟到榆林窟,大大小小单人的多人的临摹项目杭柳梅都参加过,说起这个她更是如数家珍。

桥本美子听得两眼发亮,终于忍不住道明来意,她想邀请杭柳梅去做访问学者。这不是临时起意,她这趟就是专程为了杭柳梅,没想到两人在画展上偶遇,想必这就是中国常说的缘分。

这个消息太突然,杭柳梅一下子有些不敢相信。她又默默说了一遍,想要邀请我去日本。

当年确实有过好几次外出访问的机会,杭柳梅也早就想到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去看那些被带到海外的壁画绢画和经书,去日本的机会她曾经也有过。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敦煌文物研究所就已经更名为敦煌研究院。当时的院长找杭柳梅谈话,院里又有了去日本访问的名额,他想让当时已经是艺术研究部肱骨的杭柳梅去。

杭柳梅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想去,可她下一秒就打消了念头。她正带领年轻人临摹 220 窟《阿弥陀经变》。“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讲经说法,他们的身旁围绕各路圣众眷属,经幢祥云密布。这可是莫高窟中最早出现也是场面最宏大的净土变,古贺守当年一到莫高窟也是为这幅壁画所惊艳。

杭柳梅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时龚老师已经前往香港,不少前辈陆续退休,研究院急需培养出一批能肩负起工作的新人。如果她这个时候走了,临摹工作一定会停滞。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的心也会随着导师的来来去去躁动不安,静不下心就不可能画好。

儿子姜云逸也马上就要高考了,就算他不是个学习的料,高考还是得重视一下。早几年已经放他出去吃了苦,儿子的人生大事她再不在,即便儿子不责怪她,她心里也会更加愧对儿子。

杭柳梅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姜,老姜大力支持她去日本,杭柳梅本人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没想到这个机会兜兜转转又找上了她,这一次杭柳梅没有理由拒绝。

旧照

桥本教授说才见第一面就提出这个邀请确实有些突然,杭老师可以慢慢考虑,访学的时间也还没定,将来另有流程,但只要杭老师愿意去,她一定会安排好后续的事项。

餐桌中央放着一盆睡莲,服务员端上刺身拼盘,干冰流了一桌的雾气,杭柳梅如同置身瑶池,晕晕乎乎地差点端起红酒和桥本碰杯,幸好其他人齐齐“哎——”了一声把她喊回来,这才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送走桥本,众人比杭柳梅还激动,他们围着她问她什么打算。

“我?”杭柳梅已经有些累了:“只要我这副身子骨还能动,我就带着他爸的遗愿一起去一趟!反正你们都放心吧,这次绝不可能再给它推掉,再说都这会儿了,还能有什么事。过两天我就答复桥本教授,咱们呐先矜持一下。”

第二天麦爸邀请麦穗出去吃饭。

“妈,你们不一起吗?”麦穗看另外三个人自觉地和他们俩分开站着,问杭柳梅。

杭柳梅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我们来之前都约好了人,今天要去见老朋友呢,这次先婉拒你们,咱们下次一起。”

麦穗又转去问儿子:“小麦,你也不和爸爸妈妈走?”

麦爸站在她身后一动不动,力气全攒在瞳孔上给儿子使眼色——不要跟来。

小麦便也识相地摇头:“我想和奶奶去走走。”

麦穗转过身盯了麦爸一眼说,就咱们俩,那走吧。

麦穗走在前面抱着胳膊问:“你打算带我吃什么?”

麦爸加快脚步走到和她并肩的地方,扭头看着她回答:“你记得不记得以前咱们看电影,那里面的人经常坐在路边吃辣炒海鲜,你当时说如果有机会来香港,我们就要像港剧里一样吃冰室和大排档。我想你可能已经去吃过了,但我找到一家陈根记,看你愿不愿意去尝尝。”

“陈根记?我知道。我去过好几次都需要排队,所以还没吃过。可那家店晚上才开门呢!”

“所以我想我们先去麦理浩径徒步,回来的时候会经过沙田,晚饭时间刚好去吃。”

麦穗听完停在原地说,这两天太累了,我不想去徒步。

麦爸也跟着站住,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草率,怎么又犯了老毛病,应该问问她的想法的,于是他立刻说:“不是非去不可,那你说,你想去哪咱们就去哪。”

“既然晚上要在沙田吃饭,那中午我们去大学看看吧,港中文的环境好,也许可以送儿子来这里读书。”

两人坐地铁直达港中文,顺着山路向上走,明明是为了儿子来考察学校,却聊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一直走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