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1节(1 / 2)

李大人在自己的书房里面,研究一下诗词,准备出一本诗集。要让天下人知道本官不仅治国厉害,这文采也是斐然。

只见李大人作词一首,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李大人顿时被自己的文采给震惊了,这天下居然有如此出口成章,才高八斗,风华绝代之人。

李大人还在被自己的文采所震惊中,小绿偷偷摸摸的跑了进来,一脸幽怨的说道,

“少爷,你当初可是答应了要用小轿把奴婢给娶回家,这都这么久了,少爷你是想要反悔?”

李适瞥了一眼小绿,没好气的说道,

“你还有脸说,都这么久了,也没有怀上,还把少爷我给榨干了,你还想进门?”

小绿顿时嘴巴一瘪,可怜兮兮的说道,

“少爷,你当初可是对天发誓的,难道你就不怕报应。少爷你这是把奴婢玩腻了,不要奴婢啦?呜呜呜呜。”

李适砸吧砸吧着嘴巴,这腻肯定是腻了,但是人还是要的。

“怎么会,你是本少爷的人了,怎么可能不要你。等你怀上本少爷的孩子,你就可以入门了。”

小绿顿时来了精神,抱着李适的手臂撒娇,

“那少爷,我们现在就来怀孩子好不好吗。”

李适当即浑身一颤,赶紧摆摆手,

“少爷最近身体不适,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最近几天你不要有任何非分之想。你先回去吧,本少爷现在要研究诗词。”

小绿???

打发走小绿后,李适又在思考是不是应该添点新人啦,光这一两人睡着睡着就没有啥兴趣了。

当然进门肯定是进不了门的,本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能有一个糟糠之妻。

至于那种不正当关系,李大人表示很好,就这样长久的保持下去。

小绿走后卞玉京又偷偷摸摸的走了进来,没有办法,谁让李大人不给身份,卞玉京表示奴家也很无奈。

说得好好的,给个妾室的身份,这都好几个月了,连影都没有。

李适瞥了一眼卞玉京,又是一个只开花不结果的女人,睡了这么久一点反应都没有。

肯定不是本官的问题,本官的正妻可是早就怀有身孕,明显就是这些女人的问题。

卞玉京红着脸说道,

“郎君,奴家有身孕啦,今天下午才查出来。”

李适顿时大喜,脱口而出,

“好,还是你有出息,等你给本官生了儿子,本官就娶你进门。”

卞玉京???

卞玉京支支吾吾想说点什么,但是始终还是不好意思说出来。

李适微微一笑,将卞玉京抱在自己的怀里,温柔的说道,

“逗你的啦,不管儿子女儿本官都喜欢。你要好生休养,有什么事就吩咐下人去办。”

“来,看看本官新作的诗词,是不是文采斐然?出类拔萃?”

卞玉京只好把目光放在诗词上,轻松吟唱道,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的确是一首好词,言辞清丽,韵味悠长。不过郎君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更是当朝一品大员,怎么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

“这样有违郎君英明神武的形象。”

李适顿时傻眼,尼玛只顾着抄得开心,居然还有这种原委。

“玉京此言差矣,本官虽然位高权重,卓尔不凡,但是本官可是十分尊重女子。站在女子的角度抒写,只是为了更加的情意婉转,朴素清丽。”

卞玉京???你尊重女子,那为何奴家到现在还没有身份地位。

还好卞玉京现在光去想自己的身份一事去了,完全没有心思搭理李适的诗词。不然几番交流,在才女的照射下,李适肯定原形毕露。

李适也很聪明的避开诗词,找到其他话题,

“玉京,本官听说你还有个胞妹?”

卞玉京顿时心一紧,他还想要奴家的妹妹卞敏?

“郎君,奴家是有一个胞妹叫卞敏,只是她已经有了心上人。”

李适顿时大失所望,本来还想试一试姐妹花什么的。

又和卞玉京聊了一会李适便将她亲自给送回闺房,卞玉京其实还是挺感动的,郎君还是挺疼人的。

待李适走后,卞玉京顿时一愣,自己今天去的目的好像还没有完成?

他好像说生了儿子,就娶奴家进门,又说儿子女儿他都喜欢???

李适又回到书房,准备再“作”几首诗词,纳兰的看来也不太行,不符合本官的气质,那首“北国风光。。。”好像就挺不错的。

崇祯十六年的二月

时间进入二月以来,朝廷最为重视的便是春耕,高额的粮价让各行各业都较为艰难。

但是没有办法,北方多年的自然灾害,又战乱频繁,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

再加上运河的堵塞导致漕粮无法进京,虽然有海上运粮,但是规模不大,杯水车薪。

还好李适将民间的粮食给挤了出来,勉强足够维持京师地区的粮食供应。

于是朝廷痛定思痛,开始着手北方三省的春耕,以求保证北方粮食的稳定。

崇祯十五年的冬季下过几场大雪,待到崇祯十六年的二月积雪慢慢融化,打湿了土地,正好有利于春耕。

朝廷甚至派出内阁大学士吴甡巡视山东,内阁大学士郑三俊巡视山西,甚至派出大量的朝廷官员下到地上的州县监督地方官府积极开展春耕。

朝廷甚至出钱出力为部分穷苦的农户提供粮种,铁质农具等等。

在京师附近的大量抄家所得的勋贵土地也被朝廷利用起来,一是大规模种植高产作物,二是多次进行育种,以求高产作物的产量再次提升,真正变成高产作物。

原本历史上崇祯十六年十七年,北方最为严重的灾害是瘟疫。但是在京师附近的灭鼠行动,和生活垃圾清理等工作的开展下。

瘟疫并没有大规模的传染开来。

各州县早就发布了明文规定,一旦发现有类似瘟疫的情况,一定要先隔离,再处理问题。

朝廷也时不时派出官吏巡查地方,甚至关口城门口都有专门的人检查行人的健康状况。

天气开始变暖,商业也就更加繁荣。目前天津到京师再到京师附近的边关一线,商业尤其发达。

这从南方运来的丝绸,瓷器,香料,茶叶等在京师过一道手,再转卖给蒙古。又从蒙古买回羊毛,皮革,纯碱,牛羊马等。

当然京师也有自身强大的产品力,那就是物美价廉的布匹,还有玻璃制品。

据悉光是户部名下织造局一二三局,每日产量高达六万匹,再加上各种民间的小作坊,京师的布匹产量达到了惊人的日产十万匹。

京师的布匹那是出了名的质量好价格低廉,蒙古人那是喜爱异常,南方商人回程的时候那也是必带商品之一。

这让南方的商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何质量如此之好的布进价才区区三钱。就这种质量的棉布在南方成本都不止三钱,他们居然还有的赚?

当然户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