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究竟是谁在搞事呢?”
吴昌时插话说道,“对付成国公肯定是为了利益,成国公被罢官,谁最受益呢?”
李元功不着痕迹的笑了笑,“这还用猜,京营的吴甡和李适呗。”
听到李适的名字,魏藻德当即说道,“肯定是李适这个小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而佥都御史周喜当即反对道,“不可能是李适,被弹劾人里面有他的名字,今日我到京营去检查,李适和御史刘宣也很不对付。”
魏藻德顿时涨红了脸,难道自己真的太恨李适而失去了理智,但是话都说出口要是再随意改变肯定给阁老留下不好的印象。
于是魏藻德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肯定是李适自导自演,不让其他人发现,自己躲在后面浑水摸鱼。”
魏藻德其实猜得八九不离十,可是谁信呢,当然连他自己也不信。
周延儒摇摇头,“所有得矛头都指向了吴甡,也只有吴甡才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已经接近真相的推论被周延儒这句话彻底拉偏了方向,毕竟李适根基太浅官职又小不被重视也是很正常的事。
见周延儒给这件事定了性,吴昌时顿时跳出来表忠心,
“好啊,这个吴甡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居然连带着攻击阁老,必须要给他一点颜色看一看。”
周延儒点点头,必须要反击,不然其他人真当我周延儒是个软柿子。同时周延儒疑惑起来,这个成国公这次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怎么没有来找老夫呢?
这会成国公朱纯臣也在家里生闷气,虽然只是一天的面壁思过,但是朱纯臣感觉很不适应,大丈夫岂可一日无权。
朱纯臣以为周延儒见自己失势就想要和自己撇开关系,于是便继续开动自己那颗好像不太聪明的脑袋。
还真被他想出了两条计谋。一是既然周延儒你不愿意摊这趟浑水,那我就找其他重臣比如陈演。
二是要是皇上不原谅自己,自己就让亲信在京营里面闹事,最后逼得皇上不得不再次启用自己。
虽然想得很简单,但是的确很简单粗暴也很实用。
夜晚朱纯臣让幕僚带着一万两银票前去拜访内阁大学生陈演,朱纯臣知道陈演爱财,就当场加了筹码,而且还让带话办好后还有后续孝敬。
陈演的门庭肯定没有周延儒大,朱纯臣的幕僚不一会便见到了陈演。
当然陈演一听见是成国公的人,便知道是什么事。虽然白天答应了黄景昉,现在弹劾的奏章已在路上,但是也不妨碍陈演看看成国公的报价。
听了朱纯臣幕僚的话,再加上一万两的巨款的诱惑之下,还有后续的孝敬之后,陈演很快就反水了。
当然陈阁老也是一个很有节操的人,收钱办事那是真的利索,当晚便让人开始写奏章给成国公说情。
白天答应黄景昉的事,陈演也不打算食言。毕竟陈阁老是个有节操的人,还是让人把写好的弹劾奏章给递上去,就是后面不再继续行动。
这又完成了黄景昉的所托,还可以趁机给周延儒上点眼药,何乐而不为呢。
李适早就让张龙赵虎监视在成国公的府外,见成国公的人没有见到周延儒,反而见了陈演。
顿时便知道事情脱离了自己预想的轨迹,而陈演应该也反水了。
李适也很奇怪为什么朱纯臣没有找周延儒说情,但是很快李适就发现这其中的可趁之机。
第二日崇祯亲自召见了昨日前往京营检查的御史二人,刘宣当场列数了朱纯臣数条大罪状。
贪污受贿,吃空饷,占军额,倒卖军械,驱使兵丁为自身效力,玩权结党,和内阁大臣勾结,更是扬言对钦差下手。。。。。。
反正就是罄竹难书,崇祯当场发火,再次下旨申饬成国公朱纯臣。
本来还没有什么事的,陈演却屁颠屁颠的亲自给崇祯写了一封给成国公朱纯臣的求情奏章。
崇祯当场对上了号,和内阁大臣勾结原来是实锤啊。这可犯了崇祯的大忌,虽然崇祯表面上没有什么表示,但是心里已经给朱纯臣下了死刑。
朱纯臣等来的不是复出的圣旨,而是皇帝的再次申饬。朱纯臣顿时气急败坏,准备剑走偏锋。
见陈演收了钱的确给自己办了事 ,而周延儒一党居然没有任何表示,朱纯臣顿时深恨周延儒。
李适估摸着最近可能京营要发生暴动,就不敢前往京营喝茶。
果然第二日城外的京营便开始闹事,刚开始就是几个人喊着要饷,接着一传十,十传百,迅速聚集了上千人。
还好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暴动,将领们还是很好的控制了规模。
城外的京营兵额是六万余人,而实际上是不到三万余人。鼓动暴动的将领不敢让事情发生的太大,免得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便选择在城外的京营。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并马上传到了整个朝堂。
李适挺身而出
崇祯当即召集了重臣商议,京营暴动可不是一件小事,要是事情彻底失控,将一发不可收拾。
“城外京营的五军营部分官兵闹饷发生了暴动,据说聚集者数千。诸位爱卿,这可如何是好。”
周延儒知道军队暴动可不是小事,要尽快处理免得尾大不掉。同时周延儒也怀疑这是成国公的手笔,怎么你成国公一罢官,京营就发生了暴动。
“陛下军队暴动可不是小事,必须马上快刀斩乱麻,请陛下让成国公出来主持大局。”
“成国公在京营里面任职多年,对京营官兵也很熟悉。只要他出马,应该很快就能平息暴动。”
陈演也站出来说道,
“陛下,非成国公不能平息暴动。请陛下让成国公官复原职,迅速解决暴动。不然事情一旦失控,京师危矣。”
此时崇祯面无表情,但是内心却在做着挣扎。
自己刚两次下旨申饬朱纯臣,现在却不得不再次启用他,自己的颜面何在。
何况现在崇祯都有点怀疑这是成国公朱纯臣的自导自演,要是自己按照他们预想行事,那以后他们就更不会把自己放在眼里。
想到这里崇祯只好把目光放在最后一个内阁大学士黄景昉身上。
“黄卿,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虽然黄景昉也不愿意成国公复出,因为那样吴甡就彻底危险了,但是黄景昉也知道军队暴动的巨大危害。
此时黄景昉内心也在挣扎,最后只得咬牙说道,
“陛下,非成国公不能平息暴动。”
崇祯彻底绝望了,三个内阁大学生都认为只能重新启用成国公,自己这次真的是颜面尽失。
崇祯无奈的摇摇头,抱着最后的希望说道,
“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崇祯扫视着了一众大臣,见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此时内心苦涩至极,这次不仅丢的是脸面,还有威信。
就在崇祯彻底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之见一个人影站了出来。
“臣兵部右侍郎李适可以解决军队暴动。”
崇祯抬起头来一看居然是李适,顿时不由喜极而泣,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这李适真的是朕的忠臣!
“李卿,此言当真!”
李适淡然一笑,“愿立军令状。”
崇祯更是大喜,激动地颤抖,“李卿真是我大明的柱石,朕的好臣子啊。”
见李适如此被崇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