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0节(1 / 2)

更别说各种税收什么的。

就像两列专列往南方运送各种工业产品,也只是算了一个最低的成本,根本没有什么市场溢价什么的。

所以总的成本是非常低的,霍先生那边又在这个成本上加上他的成本,各种税收,人工等等都加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定的利润。

当然霍先生那边出口比咱们这边出口,成本又要少一大截。

港岛现在属于日不落联邦,所以没有多少高额的关税什么的,如果内地要想出口给其他国家,这些工业品,首先一个高额的关税也会加高成本。

“这次霍先生准备来内地商量贴牌的事情?”孙爱国端起茶杯,吹了几口,轻轻的抿了一口才说的。

“贴牌?”刘海听到这话有些好奇。

“据说是那边经销商提出来的,规避什么谢尔曼什么法之类的。”孙爱国点点头解释。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就在老美那边诞生,这个法律的威力可是很大的,阿美最强大的钢铁企业就被这个法律肢解了。

小本子的三菱集团好像也是因为这个在1950年被拆分。

“这个我不清楚。”刘海当然要说不清楚。

“另外霍先生还想来看看跑车的制造进度。”孙爱国说到这里,感觉自己怪不好意思的,把刘海一个人放在这里加工零部件。

“维修科的人明天就会回来,跑车这面进度怎么样?”孙爱国看刘海没有说什么,就继续说道。

“快一点的话,年前应该能够拿出来,图纸基本上完工了,我这边正在制造零部件。”刘海点点头说道。

只要维修科的人回来,有十几个人每天在这里面干活,背后还有一个大厂支持,干什么还是很快的。

“那就看你的了,最近也没时间来你这边,我那边一大堆的事情,日产两万台的目标还很远。”孙爱国说着就站起来要离开了。

“厂长你放心,交给我就是了!”刘海也想尽快把跑车这一块甩掉,过年之后安心搞突击炮,突击炮搞了之后,顺便来搞搞飞机。

“厂长,您觉得我们用内燃机造飞机怎么样?”刘海想到这里,还是决定问一问厂长。

噗!

孙爱国正准备把这杯茶喝完,听到这话,一口茶就喷出来了。

利润分成

孙爱国不得不震惊,那可是飞机呀?

自己这个厂子能造飞机?

“厂长,专业术语是活塞发动机,也就是我们造的这种内燃机,在二战的时候都是这种飞机。”刘海看到孙爱国这么震惊,赶紧的解释道。

孙爱国听到这话,来了兴趣,赶紧问道:“你详细说说?”

“飞机最早就是直列活塞发动机,就像我们面包车上采用的那种,都可以造飞机。”

“后面又推出了星型发动机,就是活塞在周围……”刘海顺手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下。

“第三种就是类似于中兴牌领导人的v8发动机那种。”

“第四种是对置活塞发动机。”

“他们之间各自有优点又各自有缺点……!”刘海详细的把四种发动机的优缺点说了一遍。

孙爱国在旁边已经听得眼珠子瞪的大大的开口问道:“咱们面包车的发动机真的可以造飞机?”

“当然可以,不过飞机的难度不是发动机,而是整体的气动布局,这个设计新的发动机需要风洞。”刘海又解释了一遍风洞。

风洞其实也分大小以及配置,小型风洞摩托车厂完全可以支撑。

但是没必要,刘海本来就打算抄的。

刘海之所以要做活塞发动机,主要是现在国内的工况水平,就是做涡浆发动机,后续的维护保养等等的也是大麻烦,并且现在的国力无法支撑这样庞大的开支。

涡浆,涡喷,涡扇,涡轴这些发动机都需要整体的制造业才能支撑,不单单说是发动机制造,还有整体的飞机制造。

哪怕刘海现在拿出涡浆发动机又有什么用,没有超大型的锻压机,铸压机,制造出来的飞机就是一个劣质的工业品。

还有飞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制造方方面面都不行,单独一个发动机也没用。

活塞发动机的成本低,维护成本也低,并且维护技术要求也不高。

国内并没有什么像样的飞机,有活塞发动机就不错了。

孙爱国听到刘海说这么多,震惊刘海的知识储备,同时又疑惑:“按照你这样说,制造难度很高啊?”

“先做小型的,就是一两个人的那种,如果成功当然是好,失败了就当积累经验。”刘海本来就打算先做那种小型飞机,就是现在看到的几十万的那种固定翼小型飞机,在加油站加油的那种。

不可能上来就搞事发两三千匹马力的大型活塞运输机。

其实活塞运输机这玩意儿寿命很长,看看现代非洲,还有很多地方客货两用,还有一些特种飞机,比如灭火之类的,都可以用这种。

“没问题,你这边自己搞就是了。”孙爱国听到刘海这话当然赞同,心里畅想着以后自己也可以开飞机上天上转悠一圈。

甭管是大飞机,小飞机,只要能造飞机,那绝对比造车要高档多了。

“我这边也就试试看,不会惊动其他部门的,免得失败了,被人笑话。”刘海赶紧说道。

“看你怎么办吧,你怎么方便怎么来。”孙爱国觉得刘海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好消息,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每次设计研究的时候都说不一定成功,但是最后全部成功了。

孙爱国离开了,他那边事情也很多,不过回厂办的路上走路都发飘,不时的抬头看天空,心里琢磨:“忘记问小刘飞机好不好开?还有能飞多高?太高了脚软不软?”

第二天,维修科的人就回来了,刘海也松了一口气,赶紧就把图纸给他们分发下去。

维修科这边的人技术分为三档,最先来的李大力三人就负责指导与最后的精加工,最后来的那一拨人就干一些粗笨的活。

反正要是干坏了,自己加班重新干出来就是了,刘海这边有点类似责任制那个概念,也就是这个零件交给你,你干坏了,重新又去搞一个再来。

刘海这边就继续设计变速箱,还有其他的车身等等的。

……

刘海在京都忙着制造跑车的时候,港岛这边,霍先生正在等着去年的财务结算。

这一份财务结算,霍先生会拿到内地来汇报,因为霍先生这边的四海公司的利润,内地有一部分,并且还是占大头。

这也是为什么内地给霍先生的是成本价格,让霍先生这边自己加价,然后公司的利润内地与霍先生分成,大概也就是二八左右,霍先生占据20%的利润。

不过,霍先生这次到内地准备改一下,至于说分成最后占据多少?霍先生的心理底线是2%。

不要小看这2%,按照现在这样的行情,一年600万台小排量摩托车,125,250摩托车再来20万辆,汽车来万把辆,还有无数的小家电,挖掘机再来七八千台,船用推进器再来20万台。

另外还有一些没办法登记的废铁之类的,这类利润也不低。

况且霍先生自己还有工厂生产配件,这个利润不在于内地的利润里面。

而且没有内地的支持,霍先生知道自己的生意做不到这么大,建设港口的那些材料全部是内地来的,价格真的是白菜价。

另外还有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