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12节(1 / 2)

“儿臣明白。”朱高煦颔首,朱棣也开口道:

“朱能估计要打到帕拉了,那地方我翻阅过唐书,有叫西林、也有昆陵、还有双河。”

“他打到那里之后,我们也就可以过去了。”

“嗯,差不多再过几日就能出发了。”朱高煦颔首,随后开口道:

“那地方设昆陵府,设三个县,就叫这三个地名。”

“其它地方的地名,我也都设好了,只等他们收复这些地方,就一举将之改名徙民。”

“焉耆等地的百姓虽然是胡人,但可以随着铁路修通慢慢迁徙。”

“不然一时间将他们迁徙离开,军队的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

朱高煦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朱棣闻言满意道:“能这么想倒也好,这些胡民信仰回回教,这倒是有些不好收拾。”

“将他们打散到大宁,按照你爷爷那套进行,到时候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朱高煦放下茶杯,随后开始与朱棣讨论起了其它事情。

来西域这段时间,他基本一直陪着朱棣,因为他心里总有一种担心,担心朱棣哪一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睡梦中离开。

尽管他白天表现得十分精神,但朱高煦却还是每天醒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胡季他们朱棣的情况。

朱棣被他弄得有些烦躁,好多时候睁开眼睛就看见朱高煦站在自己面前,差点没把他吓得提前去见老朱。

当然,朱棣也知道这是朱高煦对自己的关心,但他还是不想过这种一惊一乍的生活。

早早前往河中,瞧瞧这西北的风采,这才是朱棣最想要做的事情。

时间过得很快,几日后,西边便有消息传来,朱能带着羽奴思等人招抚了帕拉城的三万余蒙古人。

兴许是明军威名太盛,加上主心骨都被俘虏,现在除了亦力把里的贵族们所扶持的王子外,其它大部分地方都是望风而降。

百余年的耕牧生活,早就抹去了亦力把里那种纯粹放牧的勇武了。

贵族们不过就是想谈条件罢了,而这些条件朱高煦都能做到,前提是他们离开西域,前往大宁和河套。

当然也有不愿意离开的人,不过他们所面对的就是明军的火炮和子弹。六月中旬,朱高煦与朱棣乘坐马车向更名为昆陵府双河城的帕拉城赶去。

九百余里路,让朱高煦很是担心朱棣的身体。

不过朱棣一路上倒是十分高兴,连马车都不坐,每日骑马在道路附近狩猎。

日子久了,朱高煦也觉得是自己担心太多,所以放任他去了。

随着时间推移,各地捷报也一份份的送抵朱高煦手中。

六月十八日,陈懋连续拿下铁门关、塔尔布古尔(龟兹)、苦先等城,向阿速和乌赤进军。

六月二十四日,毛忠率兵奇袭伊犁河谷东部的纳剌秃。

尽管没有携带火炮,但他们依靠出其不意的战术,加上布卡别克这个人质拿下了纳剌秃,打开了伊犁河谷东部的大门。

七月初一,朱高煦他们抵达了依靠西域最大咸水湖黄草泊(艾比湖)的帕拉城。

“这西域的盐湖倒是很多,一路走来看到了不少。”

站在黄草泊岸边,朱棣看着脚底下的湖盐,不免啧啧道:“靠这湖盐,估计就能解决日后迁徙人口而来的盐货了。”

“还需要处理才能食用。”朱高煦走上来,抓了一把地上的湖盐。

相比较盐,砂石更多,并不适合直接食用。

当地的蒙古人都是挖一桶湖盐,然后浇上一桶水,再将水倒入另一个桶内,等待晾干后反复浇水、倒水,直到最后得到晒干的湖盐再食用。

这样的手段还是有些粗糙,但也能解决他们的食盐问题。

想到这里,朱高煦眺望西边。

黄草泊西边就是帕拉城,城池东西长一里,南北宽三百五十步。

在城内居住的人不过只有三千余人,但在城外却有大大小小的木屋和蒙古包,一眼看不到边。

帕拉城的贵族是投降派,明军抵达后便已经投降被送往大宁。

前往大宁后,他们会得到千顷草场和上千只羊,此外朝廷还赏赐了他们正五品的散阶,哪怕世袭降阶,也能传下去六代。

此刻生活在这里的,除了三万牧民,便已经不剩什么贵族了。

“老二……”

朱棣忽然喊了朱高煦一声,朱高煦看去,却见远处一行白鹭扶摇而上,与落日和黄草泊形成对比。

“倒也别有一番美景。”

朱高煦给出点评,朱棣却笑道:“我还以为你会作诗一首,却不想和我没什么区别。”

“呵呵……”朱高煦苦笑摇头,朱棣也拍拍他肩膀道:

“好了,这里草场不错,在这里游玩几日,然后前往河中吧,反正朱能也快拿下海岬力了。”

“嗯,可以玩几日,不过不是去海岬力,而是去净海(赛里木湖),然后直接去阿力麻里。”

朱高煦开口打断朱棣的想法,朱棣闻言愣了下:“骑马去?”

“朱能最少一个月才能打到阿力麻土,毛忠也最少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彻底拿下整个亦力把里河谷。”

“我们现在过去,恐怕会被西虏的城池所阻碍吧?”

朱棣没往细处想,朱高煦却轻笑道:“先前担心您身体,所以不让您上前线,如今都骑马来到这里了,不如走小道翻越西天山,经过净海前往阿力麻里,与毛忠包夹亦力把里。”

朱高煦话还没说完,朱棣便眼冒精光:“谁领兵?”

“您若是不想,儿臣……”

“谁说的!”朱棣不等朱高煦说完便着急打断,拉着他的胳膊就往帕拉城走去。

“军情火急,明天我们就出发!”

说起打仗,朱棣突然就精神了起来。

他连忙返回帕拉,命令胡季、刘勉等人通知下面的将领准备,明日一早他们将翻越天山前往阿力麻里。

兴许是太久没有带兵打仗,尽管只有三千多人,可朱棣依旧激动到了子时才睡着。

翌日清晨,朱高煦这个早睡的都还没醒,便见朱棣火急火燎将他叫醒,大军沿着南边的丘陵一路向着高悬山脉顶部的净海前进。

从帕拉前往净海的路并不困难,一路上虽然都是上坡,但地形还算比较平台,再狭窄也不会有多狭窄。

赶路两日,大军便抵达了被后世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净海。

相比较赛里木湖,净海这个词似乎更能表现出它的干净与清澈。

环绕净海的山脉顶部堆积久久不化的皑皑白雪,几乎与天空同一颜色的净海不断拍打浪花来到海面。

它不像湖泊,更像是海。

并非因为它的规模一眼看不到边,而是因为那干净清澈到倒映天空的湖面给人一种灵魂被洗涤的感觉。

“净海,倒是名副其实……”

坐在马背上,朱棣感叹着净海的干净与清澈,一些兵卒见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用手摸了摸那干净的水。

“告诉下面的弟兄,不要直饮湖水。”

朱高煦前世来过净海,虽然依旧感觉震撼,但关注兵卒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这路也不难走,为什么不让朱能率领兵马走这里?”

朱棣反应过来看向朱高煦,朱高煦闻言轻笑:“明日您就知道了。”

“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