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嗣眼神闪烁,不由得看向了高台上的朱高煦、朱棣二人。
不止是他,几乎是所有国家的国主、世子和使臣都起身面向高台上的这对父子。
他们保持作揖的动作,仰望着那站在所有人头顶的父子,百感交集。
“这次阅兵办得好,看来接下来十几年,这些家伙都能老实老实了。”
朱棣一手放在腰间的玉带上,一手抚摸自己的大胡子,对此次阅兵十分满意。
这次的三段劈枪,比永乐年间的三段劈枪更为精彩,带给人的感觉也更加震撼。
哪怕是他这种南征北战的人,也忍不住仔细回味起来。
“一场阅兵,能够震慑一些宵小之徒,保障朝廷利益十几年不受侵害,这也是值得的。”
站在一旁,向来不支持铺张浪费搞工程的夏原吉也忍不住作揖赞同,其余郭资、黄福等人也纷纷点头。
显然,他们都从诸国使团的表情看到了此次阅兵的圆满成功,尤其是当火车拉拽士兵与火炮出现的时候,几乎所有使团都如坐针毡,仿佛那辆火车并非演习,而是真的要前往某处,捣灭他们之中其中一个国家。
“陛下,可以返回华盖殿举办国宴了。”
礼部尚书宋礼站出来作揖禀告,朱高煦颔首,脸上流露几分骄傲:“走吧!”
他开口后,朱棣也高兴的抚须想着高台下走去。
“跪!”
鸿胪寺卿唱礼,所有使臣连带文武官员纷纷下跪。
在百姓们的注目下,朱棣与朱高煦下了高台,并登上了那辆由大象拉拽的大辂。
在他们之后,太子朱瞻壑、太孙朱祁钺、汉王朱高炽、赵王朱高燧等人纷纷走下高台,地位分明。
随着宗室尽数离去,各国使臣才走下高台,登上了本国使团的马车。
回到马车后,这些使团也开始了内部的激烈讨论。
其中,又以帖木儿汗国内部讨论的较为激烈。
“我们必须要改换方向,不能继续对察合台作战了。”
坐在马车上,兀鲁伯黑着脸说道:“我们和察合台作战,一旦战事偏向我们,歪思那个家伙就会向大明求援,而我们的疆土有海洋也有陆地。”
“一旦明军向西北深入修建铁路,那我们日后就得面对两路夹击。”
听闻此话,作为沙哈鲁次子的依不喇却皱眉道:“我们不打,那就是留给大明打。”
“大明得先对付漠北的卫拉特和察哈尔!”兀鲁伯黑脸道:
“况且,我不认为我们是大明的对手,我们必须学习大明的文化和知识。”
“你如果这么做,那就是背叛了真主!”依不喇是一个狂热的宗教继承人,兀鲁伯也是,但兀鲁伯很清楚战场上的事情不是靠喊两句真主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