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麻烦,但可以省下近一个月的时间。
“殿下,车已经准备好了。”
北京东站的站长看着身旁十余名西厂力士的朱瞻壑,毕恭毕敬的将其带到了站台,随后带着他走上了那辆当初他北上的车厢。
“殿下,这次一共一千三百里路,由于需要在盘州线登船,故此需要十四个时辰后才能到达。”
“好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瞻壑交代一声,站长便退出了车厢。
不多时,火车启动,带着这节车厢向着东北方向进发。
“我还没去过辽东和渤海,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
坐在床上,看着不断倒退的景色,朱瞻壑很好奇这个自家父亲发家的地方。
由于这次是戍边,故此他没有带沐氏和朱祁钺北上,就连身旁的这十几個力士也会在他抵达海喇儿城后暗中潜伏,不会直接出手帮忙。
朱瞻壑的成绩在军校之中只能算中上,军校每级八百余人中,他只能排在一百八十多名,故此他毕业实习的官职仅是一个总旗官。
虽说朱瞻壑上次北征也带了一千兵马,但由于朱棣的偏爱,故此他那一千兵马几乎有好几个千户帮忙,他只负责带队就行,并没有太多难度。
这次估计是他亲自指挥带队,因此这样的经历十分宝贵。
坐在车上,朱瞻壑开始习惯性的翻看报纸,时间也过去的很快。
黄昏前火车经过了山海关,为了火车通行,这里重修了一段城墙,留出了四丈宽的两条轨道。
这段城墙虽然空出来,但高处有两道千斤闸,一旦放下千斤闸,即可将这段缺口给封闭。
火车缓缓驶过闸口,而这也代表着朱瞻壑正式踏足了朱高煦口中的东北地界。
几十年前,辽东是苦寒的代表,而今的辽东,虽说不能算上天府之国,但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极为舒坦。
朱瞻壑让人买来了一份辽东的报纸,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辽东人口突破四百万,耕地达到二千七百万亩。
这一切都是源于兀良哈的覆灭和渤海纳入大明版图,以及朱高煦多年前的百万百姓迁入辽东政策。
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辽东人口从洪武年间四十万不断增加,靖难结束后便突破百万,永乐十年时达到二百万之多。
如今又是十一年过去,辽东的人口数量突破了四百万,耕地得益于新作物的推广,许多坡地得到利用,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稳定。
由于辽东的百姓基本都是山东、淮北迁徙而来,故此朱瞻壑倒是能在火车停靠站点,补给水煤的时候听懂许多。
不过由于已经是黄昏,短暂闲逛过后他便返回了车上,继续向着北方进发。
又是四个时辰过去,时间来到寅时的时候,睡梦中的朱瞻壑便感到了震动。
他迷迷糊糊的想要下车,却见到车门处站着两名西厂的力士。
见到朱瞻壑醒来,他们作揖道:“殿下,火车正在登船。”
“登船?”
朱瞻壑没想到火车还能登船,毕竟当初他乘坐凤阳府火车的时候,由于火车站在淮河北,故此他也没经历过火车过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