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虽然没有参与这一战,但他们却提心吊胆,生怕朱棣熬不过去。
要知道一身甲胄起码六十斤,以朱棣五十八岁的年纪,穿戴一身六十斤的甲胄在漠北奔走数千里,如何让人不担心?
“老二,你看看他们这两人。”
朱棣瞥了一眼朱高炽他们俩,随后便将目光投向朱高煦。
朱高煦身穿一身皇帝常服,面对朱棣的调侃,朱高煦也瞥了俩人一眼,对朱棣回应道:
“老大和老三不知兵,您别听他们的,照您自己想法来就行,您的身体我清楚,再来两次都没事。”
朱高煦这话还真不假,朱棣的身体可比历史上好太多了。
历史上朱高炽与朱棣意见不合,朱棣还需要放夏原吉在关内监督朱高炽,避免朱高炽乱搞。
两父子就迁都北京这一件事都吵了不知道多少次,更别提修撰《永乐大典》和下西洋、征交趾、灭思南田氏的事情了。
对于朱棣的政策,朱高炽基本只同意修运河、梳理黄河、疏通吴淞江这些惠民的政策,其它政策一概与朱棣唱反调。
长时间下来,朱棣情况能好才奇怪了。
反倒是朱高煦担任太子以来,凡是朱棣想的,朱高煦基本上都能满足他,亦或者帮他想办法。
两父子在政策上的意见高度统一,偶尔不统一的时候,大多是朱棣觉得朱高煦太激进,步子迈太大了。
不过就结果来说,朱高煦的步子似乎一直很稳,因为他搞钱的手段着实有点多。
困扰洪武三十三年的钱荒问题,不到十七年就被他极大缓解,而且就当下的情况来说,恐怕只需要几年,钱荒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这次的耗费不浅,国库若是有压力,你便手书我。”
朱棣满意看着朱高煦,朱高煦闻言轻笑道:“不过一二百万贯的军费,父亲若是担心,那明岁削减五十万贯的内帑来补贴国库就行。”
“哈哈哈……”听到朱高煦这话,朱棣知道自己没选错人,故此抖动马缰。
“好了,都滚回去吧,等我凯旋归来!”
随着他话音落下,指挥兵马的朱能当即下令大军出征。
很快,一万骑兵与两万辅兵开始北上。
朱瞻基与朱瞻壑穿戴甲胄策马而来,与朱高炽、朱高煦他们作揖。
“爹,大伯(二叔)、三叔,我们走了。”
“去吧!”
朱高煦摆摆手,朱高炽憋着一肚子话,见朱高煦一点不担心,便忍住了话痨,眼巴巴看着朱瞻基他们作揖北上而去。
“老大、老三,你们回王府休息去吧,我也去处理政务了。”
眼见大军出征,朱高煦对老大和老三交代一声,便转身坐上了大辂向城内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