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27节(1 / 2)

一刻钟后,当他的步舆停在乾清宫门前,经过简单的搜身后,他走入宫门,顺着宫道走向宫殿。

隔着十余步,郭琰就在里面瞧见了他,连忙起身前来迎接。

见到她,朱高煦也低声询问:“娘这几日如何?”

“改了理疗后,舒服了许多,渗液也没有之前严重了。”郭琰眼里满是高兴,朱高煦听后也松了一口气。

他拍了拍郭琰的手,安慰着走进了乾清宫里。

一走进去,就见饭桌上摆满了饭菜,朱棣正在腻歪的给徐皇后夹菜。

“高煦快来坐,你爹不等你就传膳了,急性子!”

徐皇后前面还温柔喊着朱高煦,后一秒就骂了朱棣急性子。

朱棣倒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对于他来说,徐妹子才是最重要的。

他不厌其烦的给徐皇后夹菜倒茶,只是徐皇后虽然身体好了,胃口却不如之前,一碗普通的小碗,她只添了半碗米饭,并且吃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

“娘的气色比之前好多了。”朱高煦夸赞徐皇后的气色,朱棣则是点头:“有俺照顾,你娘气色当然好。”

“去!”徐皇后推了一把朱棣,不过因为他太结实没能推动,但嘴上还是为郭琰打抱不平。

“要说照顾,也是琰儿不辞辛劳的照顾我,你每次只陪我说说话。”

“俺说话逗你开心啊。”朱棣蹭了上去,被徐皇后拍了拍肩膀,示意他别太过分。

只是朱棣毫不收敛,依旧粘着徐皇后。

在他粘着的时候,徐皇后这才想到了什么,开口道:“我现在好了,北边的事情就不要因为我而耽搁了。”

“虽然我不喜欢你当了皇帝还要领兵北征,但你若是觉得你能做好,那就不要顾虑我,早些北上打完,早些回来。”

她知道朱棣一直放不下北征的事情,因为朱棣总觉得自己才能把北边的问题给解决,所以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这次他召孟章等人南下,一连讨论了一年有余都没讨论出一个结果。

明面上看是朱棣拖拉,实际上是朱棣瞧不上他们的战术。

“俺不去,俺留在京城陪你。”

朱棣虽然心里很想去,可还是装作离不开徐皇后。

“京城有高煦,过几日高燧也要来了,你不在也有他们照顾我,放宽心。”

徐皇后不希望朱棣因为自己而放弃一些东西,所以还在劝他,同时目光也看向朱高煦,似乎要让朱高煦一起劝。

朱高煦不太乐意,但他也不想让自家娘亲难过,因此他迟疑了几个呼吸后才道:

“爹要是想去就去吧,南京有我和老三,还有琰儿可以照顾母亲。”

“俺不去,俺不去……”朱棣很想去,但就是表现得不想去。

“您要真不去,到时候北征失利,史书上恐怕要记下一笔你的过错……”

朱高煦很懂怎么拿捏朱棣,果然朱棣一听到史书要记下自己的过错,他脸上立马出现了纠结之色。

“去吧……”

徐皇后拍拍他的手,朱棣看了一眼徐皇后的笑脸,又看了一眼朱高煦,最后把目光放到了郭琰脸上。

显然,在他看来,朱高煦是指望不上了,倒是自家这个儿媳妇能更好照顾自家妹子。

“爹您就放心吧,您要是北上了,我就搬到坤宁宫去住。”

郭琰笑着给出答案,听到这里朱棣才松了一口气。

他看向徐皇后,小心翼翼的试探道:“那俺…就去北边几个月,然后再回来陪你?”

此刻的他没有了大阅兵上那种意气风发的君王姿态,倒像是一个离不开妻子的丈夫。

“去北边打的好看点,让北边的百姓能太平久些。”

徐皇后笑得很温柔,同时还用手帮朱棣清理了一下胡须。

朱棣见状不由得握紧了徐皇后的另一只手,沉默许久才开口道:“那俺三月再北上。”

“俺北上的这段时间,你得听御医和医生们的话,有什么难受的就找琰儿,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就找老二。”

“好……”徐皇后笑着点了点头,同时不由打趣道:“三月才走,这么早交代,我要是忘了该怎么办?”

“那不会,俺走之前肯定每天都提醒你,就算俺不提醒,高煦也得提醒你。”

说罢,朱棣也回头看向朱高煦:“俺要是北上之后,你没把你娘照顾好,俺回来就找你算账。”

“儿臣一定会把娘亲照顾好的。”朱高煦语塞,只觉得真是成了这老头更年期的脾气垃圾桶了。

这时他不由想起了老大,如果老大在的话,估计老头应该会逮着他骂。

现在老大不在,反倒是他成天被骂了。

不过……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脸上不由露出难以琢磨的笑意。

这种感觉对于他来说,反倒更像一个家了。

忘恩负义

“额啊!!”“别打了!别打了!”

二月,在打砸声与哭嚷声中,苏州城内的一条小巷被重重包围。

巷外,一名身穿西厂黑色戎装的男子骑在马背上,身旁是平度州的守将。

男子不开口,守将也不敢贸然开口。

过了片刻,两名身穿黑色戎装的男子带着十余名兵卒走出,他们手中抱着文册,兵卒肩头挑着拓印的版片。

“大人,证据确凿,这里确实在印刷禁书,并准备将禁书售卖。”

一名黑衣男子开口,马背上的那男子闻言低头看向苏州城守将:“王千户,麻烦你的人动动手,把这个书场的人连带其亲属尽数抓捕入狱,等待朝廷旨意。”

“是是是……末将现在就办!”守将汗流浃背,连忙命人将巷内书场的上百名员工押出,并根据他们的地址去抓捕他们的家人。

不出意外,他们所要面临的将是甘肃或大宁等偏远地区的流放。

在哭嚷声中,这一百余人尽数被押走,而书场内的板片尽数被焚毁,禁书全部焚烧。

如此情况,只是整个江南的一个缩影……

“把王平枭首,子孙五代不得科举录用!”

“奴婢领教”

春和殿内,当朱高煦盛怒开口,亦失哈连忙作揖应下。

朱高煦的盛怒来源于教材的传播,而教材的传播,则是来源于他口中那人的愚蠢。

山东平度州东城官学教习王平,渤海吉林人,只为了五十贯钱,就将教材传播了出去,而且是全套教材。

要知道这批教材,朱高煦光书写就花费了两年时间,花费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评估。

结果因为个人的愚蠢,这批教材被人拓印卖出,现在传播到了整個江南。

光是一月以来查抄的书场就高达五十六处,牵扯五千余人。

原本朱高煦还以为,这件案子背后是江左或者浙西、江东的官员在捣乱,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还能有个撒气的对象,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耳光。

“殿下,您消消气……”

亦失哈劝慰朱高煦,可朱高煦却气笑了,他在桌案前来回渡步,口中念念有词:

“我说这些日子不见他们动静,合着他们早就知道这案子与自己无关,全等着看我笑话呢!”

“给我传教各地官学,把王平的下场给我张榜告示,让天下教习们好好看看,他是怎么为了二十贯钱,让朝廷耗费数万人力物力的!”

“再给刑部发教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