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22节(1 / 2)

“你们老实说,有没有人给你们送礼,又是什么人给你们送的礼。”

朱高煦一看他们这样子,就知道他们肯定收了礼。

李失这群人不比杨展、孟章、王义他们,他们脑子比较直,所以朱高煦只让他们督管一卫兵马,因为再多他们就玩不转了。

“你们老实说,我不怪你们。”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你们不说,日后万一有人拿这些东西说事,那我怎么帮你们?”

“殿下……”见朱高煦这么说,李失他们也就开口说起了自己收礼的事情。

起先他们也曾抗拒,但后来渤海出身的一些官员也来送礼,他们抹不开面子就收下了。

只是不曾想,这口子一开,后面就再也堵不上了。

一开始送礼的还只是渤海出身的官员,后来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都赶了上来,明明是汉人,却偏偏扯自己有女真人血统,拉关系,走亲戚的人数不胜数。

李失他们虽说权力不大,但毕竟督管上直兵马,并且经常能来春和殿,只要稍稍开口动用关系,足够下面送礼的官员吃饱。

“殿下,我们对不住您的教诲……”

李失等人羞愧起身作揖,恨不得把头埋进自己怀里。

面对他们这话,朱高煦则是起身将他们一一安抚坐下,回到自己位置上后才开口道:

“今日把事情和你们挑开,也是为了以防你们犯更大的错。”

“水至清则无鱼虽然只是比方,但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却是真的。”

“我对于你们收礼没有什么可以说得,只是给你们提出要求。”

“收礼可以,但收了谁的礼,要求做什么事,这些你们自己找亦失哈说清楚,亦失哈会去找胡纶。”

“但凡他们两人说这礼物得退回去,你们不要舍不得,都给我退回去。”

“有的礼物只要你们帮忙,有的礼物是要我的命,知道吗?”

朱高煦这话说的有些言重了,顿时没人敢接上话茬。

最后还是杨展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对着众人说道:“殿下虽然这么说,但我们不能真的那么做。”

“这礼最好还是都上交给朝廷,我们就不要自己留着了。”

“那倒不至于……”朱高煦苦笑,他自己都不是圣人,怎么要求下面的人是呢?

“记住我说的话就行,我希望你们和你们的子嗣可以严格家风,让你们的后人好好守住大明朝,不仅是为了守住我朱家的天下,也是为了守住你们自己的富贵。”

“你们手下的田产,只要来源合法,对佃户好一些,税粮老实上交,那我不会说什么。”

“我想做赵匡胤,就看你们愿不愿意做石守信了。”

朱高煦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来提醒众人,不要以权谋私过甚。

众人闻言也纷纷举起酒杯,老老实实的和朱高煦喝下了这杯酒,算是承诺。

“半个月后的大阅兵,你们都给我长长脸,把北场的弟兄比下去!”

一杯酒下肚,朱高煦也教训起了众人:“若是渤海的弟兄不如北场,那你们都给老子滚回白山黑水,重新过几年苦日子再回来!”

“殿下您放心,北场不是我们的对手!”

“殿下,您就看着我们怎么为您长脸吧!”

“到时候你看着吧,我们女真人的吼声都能把北场的燕府兵嚎的尿裤子!”

“就你们女真行,我们汉家弟兄不行呢?”

“都是渤海的,你看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哈哈哈哈……”

永乐大阅兵

“铛…铛…铛……”

“咚…咚…咚……”

永乐六年正月十五,随着晨光渐渐照亮了南京城墙,与平日里不同的是,今日的清晨除了晨钟声,还有暮鼓声。

在城池内外钟鼓齐鸣的时候,南京城内心态平和的百姓们正在忙着自己的生活。

有人在路边晨练,也有人在街市上买卖着各种商品。

大大小小的摊贩们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摆开各种各样的商品,吆喝声和议论纷纷充斥着整个城市。

宰杀猪羊、烤制美味、用香水售卖,各种气息在空气里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悠扬的笛子声和低沉的鼓声也混杂在吆喝声中,让整个城池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

南京,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一切都在有序地运转着。

与城内生活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却是一个喧嚣且充满了异国情调的世界。

一队队盔甲鲜明的上直精锐在麒麟门外的广场上列阵,从城墙到广场,五千余名上直精锐严谨的监视着一切。

在他们的目光下,海内外的大明属国、土司们小心翼翼的带着自己的护卫从麒麟门走出,前往了那足以容纳数千人的阅兵月台。

随着时间推移,海内外二十五属国,三百余土司的队伍纷纷入座月台,太阳也升得越来越高。

历史证明了这片土地永远不缺看热闹的人,因此在文武官员、外国使臣、土司纷纷入座月台时,广场两侧一些不会妨碍阅兵的地方也站满了人群。

很快,广场四周开始越来越热闹,如果不是朱高煦有先见之明,让人把月台往高了修,兴许使臣们只能看到人头了。

随着日上三竿,当代表天子的大辂出现在广场上时,前来看热闹的数万百姓纷纷在兵卒的招呼声中跪下,海内外使臣、官员纷纷起身作揖唱礼。

一时间,山呼万岁的声音几乎将麒麟门前的这座广场占据。

迎着众人的目光,朱高煦率先下车为朱棣开道。

朱高煦身穿绯色圆领袍,与平日的常服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而朱棣则是穿上了十二团龙十二章的衮服。

父子二人在兵卒护卫下走上了月台,一路向主位走去时,所路过的各国使臣土司纷纷行礼,朱棣也十分自豪,从容应对着诸国使臣、土司土官们的行礼。

待他们坐上主位时,主位这個为他们单独留下的二十余平高台左右则是候着六部、六部、殿阁大学士等十八人。

二人入座,山呼万岁的声音才结束,四周百姓和使臣才纷纷得以起身。

他们都好奇的向这个方向观望而来,朱棣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可以开始了。”

“阅兵开始!!”

闻言,王彦、郑和二人走到前方,异口同声的唱礼。

随着他们二人开口,四周拱卫皇帝与太子的兵卒也纷纷唱礼,并向外蔓延。

当五千余名甲胄鲜明的明军唱礼,一些土司、属国使臣在四夷馆官员的翻译下,这才知道眼前这数千名精锐居然还不是阅兵的全部。

这是何等的国力,须知五千名身披明甲的士兵放在全世界任一国家,都是一支足以动摇国本的军队,而在大明,他们仅是所谓精锐的一部份。

“呜呜呜呜——”

伴随着号角声响起,率先进入麒麟门广场的并不是阅兵的军队,而是一支人数近千人,各自携带乐器的乐队。

如此规模的乐队,让诸国使臣侧目。

他们的入场很快,属于他们的位置是月台之下的空地。

月台台基高一丈,因此即便他们在下面,也不妨碍观赏阅兵。

当他们按部就班的入座并摆放好乐器,诸国使臣都以为天朝会演奏什么靡靡之音来吸引他们,却不想率先响起的是号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