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万,战兵正常维持在百万左右,不过这个质量很难说。
就靖难之役的诸军反应来看,江南一带的三十万精锐除了上直的九万人外,其余的战力十分堪忧。
与其保持这么大规模却不堪用的军队数量,朱高煦更愿意裁撤些,让他们老实从事农业生产。
“直隶设兵六万,北平、大宁、渤海、辽东、山西各置三万,陕西及行都司置五万,四川置五万,云南置十万,广西置四万。”
“其余内地诸省,各置一万五,海军目前暂置两万五千,全军合计六十一万。”
听完了诸将的建议,朱高煦开口将天下战兵数量规定在了六十一万,不过他也补充道:
“这个兵马数量,是要一点点来,一点点装备,一点点裁撤内地卫所而实现的。”
“就眼下而言,先从渤海、大宁、辽东、山东开始施行。”
“四省兵马不得超过十万五千,多出来的四万五千好好筛选,把不合格的放回为农,但渤海的女真招募不要停下,招募的兵马送至京城,充入上直。”
朱高煦说罢,坐在殿内的亦失哈也作揖道:“按照辽东和渤海的情况,换装这十万五千人,最多一年就足够,换装天下六十一万大军,差不多六年。”
“殿下何不在内地置办军械局?”郑和闻言开口,不过朱高煦却皱了皱眉。
他还准备用手工业和冶炼业把东北经济和地位抬高,这个时候迁移军械局进入内地,不是纯属找不自在嘛。
何况东北是他的基本盘,他也不怕东北出乱子。
“此事日后再说,当下以关外实力,足够慢慢更换全军装备,全军火器装备率,要严格按照渤海旧制进行,火器装备需要达到六成,剩余四成的长枪、骑射本事也不能丢掉。”
朱高煦说完这些,便继续与众人讨论卫所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内地、江南等处卫所的屯田兼并,还有应对屯田不够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些卫所,朱高煦都不准备裁撤,而是准备在日后将他们迁徙往西南和北方。
如果卫所军户不愿意,那就恢复民籍,将卫所屯田均分给他们。
卫所需要保留,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就显得侵占地方资源了,所以裁撤是必须的。
朱高煦为自己所作所为而高兴,只是站在殿内的诸多武将却觉得此刻的他有些陌生……
谋划安南
“铛…铛…铛……”九月,当清晨的晨钟作响,朱高煦却已经在郭琰和宫女们的服侍下穿好了常服。
感受着眼皮的酸涩,他不免开口道:“有时候倒是觉得能睡一个懒觉十分不容易。”
“那是因为殿下每日处理公务太晚了。”郭琰为朱高煦整理好边角,抬头笑着看着他。
“我也无奈。”朱高煦叹了一口气:“我与父亲,始终还是没有爷爷那份精力,而且需要管的事情太多,比爷爷那个时候的国政繁杂太多。”
“国防大学的事情,你上点心,偶尔回家催催岳祖父,让他把事情早早办下来。”
朱高煦交代郭琰,现在的郭琰就是朱高煦与淮西武勋沟通的桥梁。
好在郭琰也做的不错,至少在她到了的这两个月时间里,东宫与燕府的关系变好了不少。
“明日吧,今日我已经请了舅母和几位国公夫人,若是有枕边风吹着,下面的人倒也不至于那么大怨气。”